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军最后的精锐,老子就是要当皇帝,雨天下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部分战斗,尤其是野外会战,那可都是在荒山原野里,这些地方可没有什么成型的道路,你想要把好几吨重的重炮拉倒前线,基本都要当场修一条路出来,然后再构筑炮兵阵地开火……说不准前头仗都打完了。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要把野战炮和加农炮分的清清楚楚的缘故,弹重都是九斤,口径都是一样的一百一十五毫米,但是九斤野战炮是编入师属炮兵团,九斤加农炮却是被编入了独立重炮团。
楚军里的九斤野战炮,身管倍径不过十八辈,并且因为倍径小,膛压也小,所以炮管要更薄一些,全炮重也就一吨多而已,而必要时候还可以把前导车里部署的弹药箱给拆下来,进一步减轻全炮重量。
大幅度减轻的这种火炮,哪怕是在没有成行道路的原野上,也是能拉着走的,顶多就是前面骡马拉,后头炮兵推而已……
至于五斤野战炮就更轻便了,只有十八倍身管倍径的这玩意战斗情况下,才七八百斤重。
平时里如果不考虑骡马的损耗,其实一匹马都能直接拉着在平坦官道上行军……在作战的时候,哪怕前头没路,甚至要上山,顶多几匹马再加上几个士兵后面推,都能直接拉着走……
实在不行,多个炮兵们聚在一起,都能直接扛着走……
再有就是两斤半野战炮,这东西在楚军里都已经不属于师属火炮了,而是属于团属火炮了。
甭管是新式师还是旧式师,都是直接配属到了各步兵团,平日里作战的时候,更是直接下方用于支援步兵营级别战斗。
这东西更轻,全炮重才五六百斤……战斗状态下单炮更是只有区区三四百斤,等到了战场上进行短途机动的时候,楚军往往都不用骡马,而是炮兵们直接就推着走了……
而这些轻便的野战火炮,才是楚军各种战斗力的最大依仗和底气,尤其是在野外战斗时候,这些野战火炮非常的好用。
而上述的三种野战炮,第二军和第三军一起,总数达到了三百多门!
远远超过了对面明军了七八十门长管火炮的数量。
在火炮上,楚军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
此外在步兵上,楚军其实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综合素质方面,以楚军的丰厚伙食待遇,随便领出来一个从军半年以上的老兵,那都是一身肌肉,负重小跑几百米都是轻而易举的。
而体能带来的是战场上更加优良的负重机动能力。
双方列阵作战的时候,一方的士兵穿着盔甲连机动几百米都费劲,而另外一方面同样穿着盔甲,扛着武器一口气能走上几千米,这将会导致体能差的一方,无法及时跟上阵型上的变化,最终被敌人找到破绽。
冷兵器作战也好,火枪时代也好,步兵作战打的就是阵型,一旦阵型出现破绽乃至被克制,那么距离被击败也不远了。
楚军的步兵拥有巨大的体能优势,还拥有更加良好的装备优势。
这一点从楚军里一线战斗兵员,披甲率达到百分之百就可以说明。
不管是火枪手还是长矛手,楚军里的这些一线步兵们都是清一色披甲,前排长矛手身披全身重甲,后排长矛手穿普通全身甲,火枪手穿半身轻甲。
而这些盔甲,哪怕是半身轻甲,其实都是清一色的布面甲。
反观对面的明军,披甲率可就要低得多,哪怕是他们之中最为精锐的祖大寿所属四千精锐骑兵,他们都没能够做到每一个骑兵披甲。
至于步兵们,往往只有亲兵,基层军官这些人才会有重甲,部分战兵会有普通轻甲,还有一些则是纯粹的棉甲。
第一骑兵旅之前在静海县一带袭击了一支大约千余人,由天津往静海而去的明军偏师,战后统计的明军死伤者以及战俘里,至于百分之三十左右披甲,剩下的连棉甲都没有……
而这,已经是明廷最后的精锐了。
除了骑兵有所劣势外,楚军在炮兵以及步兵两项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也是李成通陆军上将在第二军抵达并休整了数天后,继续率军向天津进军的重要底气。
七月十日,李成通率领第二军、第三军沿着运河继续北上。
虽然双方此时还隔着好几十公里,甚至中间都还隔着一个静海县城,但是双方都知道,这一场大战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七月十二日,得知楚军主力杀向静海的时候,洪承畴传令祖大寿、吴襄率领骑兵四千、步炮六千,一共万人关宁铁骑迂回出击,截击楚贼后方后勤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