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求索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六十四章 桓家辩论,汉末之龙起荆襄,路漫漫求索兮,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日一早,刘琮依然是在城内逛了逛,临湘城内很多已经早起,起的最早的应该是刘记早点铺,城内有四五家,城外也有四五家。
刘记早点铺属于微利的商品,也就是商品的利润极低,一间早点铺最少要卖两千个铜钱才有钱挣。
不过刘琮观察了一下,基本半个时辰就卖出了去了近千的馒头,当然早上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买的人也多,馒头最受欢迎,因为顶饿又便宜,包子相对来说没那么顶饿。
“走,去桓家!”
刘琮带着典韦等人到了桓家门口,让桓家门房通报了之后便观察起桓家,占地面积颇大,之前绕着看了一圈,目测大概在五亩地左右。
“公子,我家老太爷有请!”
虽然桓家没有人出来迎接,但是刘琮也不太在乎,对于桓家嘛,大家相安无事即可,你不影响我的政策施行,不犯法,刘琮是不会特意针对他的。
“小子刘琮见过桓老太爷!”
“老朽见过二公子!”
“早前家父听闻桓尚书英年早逝,非常痛心大汉又失一栋梁之材,然那时孙坚虽破,但是襄阳城内诸般事宜需要处理,未能吊唁桓尚书,故在安顿好襄阳的事情之后特意派小子前来!”
“侯爷有心了,胜儿在地下也会高兴的。”
桓胜曾经出任过尚书,算是接触到了大汉朝廷实权的人物,桓家在南方本来就名气很大,因为刘琮也不得不好好对待。
“家父言桓家于大汉有大功劳,乃荆南的定海神针,如今荆南安定桓家是功不可没,特意让小子带了几套儒家经典过来以感谢桓家在荆南的功劳!”
“侯爷有心了,老夫就收下了!”
“桓老太爷怎么看待荆州格局?”
“侯爷治理的不错,非常好,外御强敌,内平贼匪,荆州有今日之安定全靠侯爷!我为二公子介绍,这是胜儿的长子,也是我桓家嫡长子桓阶!”
“伯绪兄的大名琮早就听闻,幸会!”
“阶在长安也多次听人提起二公子的大名!”
其实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刘琮多年就练就了一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听说伯绪兄准备在临湘守孝三年,真乃至孝之人!”
“为人子的本分罢了。”
“老太爷怎么看待棉花收税的事情?”
“好事,听说是二公子提出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好事,糜太守早就派人宣传过,我们都懂,今日长沙郡能大规模兴修水利便有棉花的功劳!这是好事!”
桓老太爷虽然说的很高兴,但是刘琮能感觉到只是表面功夫。
“嗯,老太爷目光深远,深得孔圣之道,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
上面其实是出自《庄子》,但是论语中孔夫子曾引用这段话夸赞颜回,听到刘琮夸赞其如孔夫子一般,桓老太爷虽然面部沉静,不悲不喜,但是手不由的抚摸着胡子。
“听说二公子好兵家,法家,对儒家不喜?”
“非也,这是谣传,家父是儒家大儒,按照此理小子难道还不喜家父?只是当今天下大多为儒生,其中良莠不齐,对于如家父,卢尚书,康成公等琮是敬佩的!
只不过琮对于违法之人甚为严厉,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不少儒生还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许多还是世家之人,但是在小子这里,不论是他是谁的后人,哪个世家的人,只要犯法,便应该依法处置!不知老太爷是否赞同!”
老太爷只是单纯的听着,既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否定,而且提出了一个问题。
“若是皇族之人犯法又当如何?”
“若是在家父的治下,皇子犯法,因与庶民同罪,我大汉一直如此,昔日先祖孝景帝的长子临江王犯法,先祖不一样将其治罪?并没有与庶民有何区别!”
陈王昔日骄纵,先帝不一样派人斥责,处罚他?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