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5章 女企业家,最佳娱乐时代,白色十三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部影片第二个周末的票房只比第一个周末下降了不到500万美元,报收2646万美元。
北美上映十天,《阳光女孩》的北美票房累积7128万美元。
同时在这个周末,影片还登陆了欧洲市场,大概是这类现象在欧洲同样大面积出现,《阳光女孩》也吸引到了为数不少的欧洲观众,欧洲地区的首周票房也有2000多万美元进账。
电影中的现实因素,也是影片市场反响不错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普通人活着一点都不轻松,甚至只能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努力,为了赚钱,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投身于各行各业,但是工种有千万种,苦和累完全就是天上和地下,有些女生为了赚钱来的快一些,投身进了那个特殊的行业。
运气好的,赚足了钱后跳出来,远离所在的城市,回归正常生活;运气更好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成为一名高端经纪,不用再扶墙忍痛,享受交易的高额抽成。
运气不好的,随着年龄增大生活没有着落,或者赚钱多时挥霍一空又沾染上某些恶习,活得连鬼都不如。
罗南从纽约回来之后,也抽时间去看了这部影片,大卫-芬奇做的确实很出色,单论《阳光女孩》影片自身的质量,绝对不在曾经的《消失的爱人》之下。
只是影片中那扭曲的三观,实在一言难尽。
有些界限,真的不能去打破。
曾经有人说过,卖一次就会卖一辈子。
罗南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这个行业高端人物的访谈,那位美国女性自称是“企业家”,因为她是经营生意的,只是所经营的是自己的身体而已……
在访谈中,这位美国女性毫不掩饰这是个主动的选择,从没被强健、灌药或者拍色情片,一切都是她主动的选择。
她说这才是“资本主义最酷的地方”,因为选择,于是有了钱,有了钱也就有了之后的路——她有钱进入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学习。
这些言论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在这个现实人物眼里,却是那么正常。
甚至,她还宣称我是个女企业家,我做了这个国家的政客们一直鼓励移民的事,努力工作,抓住机会,最大化发挥才能,适应新的世界经济趋势。
这位自述她相当成功,做到了美国最高端的百分之一,还在访谈最后嘲笑低端同行这么廉价的卖,不知道是她们蠢,不懒得研究行情,还是说她们根本不在意身体的价值。
每一个行业,总能有人做到高端的位置上去。
当然,这个行业上扬的背后,也少不了一群人在哄抬价格。
但话说回来,男人总是会为那些有脸有身材的女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阳光女孩》题材敏感,比起大卫-芬奇下一部作品,其实也不算什么。
罗南专门抽时间去大卫-芬奇的工作室看了看,《纸牌屋》已经拍摄完毕,最近就会开始后期制作,明年可以登录奈飞流媒体平台。
《纸牌屋》的尺度更大,将华府的政治圈描述的比烂泥潭还不如。
好在华府那边也没人在乎,好莱坞不黑自家政府,那还是好莱坞吗?
只要能吸引观众就是好的。
至于这部剧是不是真的华府的政治生态,根本就不重要。
因为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肮脏充满黑幕的华府当局。
“没想到,这样一部电影也能取得如此成功。”
庄园的书房里面,杰西卡-菲尔顿完成手头的工作,对看着邮件的罗南说道“究竟是观众变了,还是社会变了?”
罗南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其实跟这些无关,大部分观众还是因为猎奇。”
杰西卡-菲尔顿不太相信“你确定?”
罗南点点头“这个项目最早的发起人是我,你知道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
杰西卡-菲尔顿忽然想到一种可能,歪头看着罗南“你接触过?”
“我忘记是哪一年了。”罗南回忆着说道“在伦敦的一个派对上,我遇到了这个行业的高端经纪,她向我推销……”
看到杰西卡-菲尔顿有点发黑的脸色,罗南赶紧说道“我没有跟她做任何交易,只是因为好奇那个圈子,所有打听了一些事,然后有了拍摄相关电影的想法,从伦敦回来后就交给了琳赛。”
杰西卡-菲尔顿微微点头“没接触过的人确实好奇。”
罗南手机响起,接起后说了几句,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怎么了?”看到罗南挂断电话,杰西卡-菲尔顿问道。
罗南简单的说道“康妮通知我,编剧工会的理事长打算明天登门拜访,想要跟我谈谈。”
听到这话,杰西卡-菲尔顿想到了迪亚波罗-科蒂,说道“前段时间有编剧工会的人找我,想要让我给你吹枕边风,我告诉她,我只是个打工的。”
“你做得对!”罗南还是提醒了一句“这件事非常复杂,涉及到八十多个公司,以及行业内所有工会,你是制片人,不要随便参与和表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