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魏叔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三策,万历帝,叫我魏叔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剑光闪过,鲜血飞溅,县丞李兴捂着脖子倒地抽搐。
这位王知县,竟然剑术高明!
众人大惊,始终在喋喋不休、争吵的二人,吓得直接跪伏于地。
费书惊道“王兄为何如此?”
王用则是啐了一口浓的,骂道“此獠盘踞静海多年,所犯恶事罄竹难书,如今县里出现乱贼,皆是他官逼民反所致。来人,带着这厮的头颅,出城安抚城外南民,先把民愤平息下来再说。县衙、县学、文庙、文院全部腾出来安置城外百姓和灾民,明日天亮之前,城外不得再留一人!”
城外现在有大量附郭而居的百姓,还有无数逃荒而来的灾民。
若不让这些人进城,等农民军杀到城下,这些人估计全都会被裹挟,到时候敌人的数量将成倍增长。
王用又说“卢主薄,你去召集城中大户,让他们立即出粮赈济百姓。咱们把人放进来,若是不让其吃饱,怕是城里也得生乱。”
既然有人顶着,卢主薄也镇定下来,抱拳道“下官这就去。”
王用继续发令“陈典史,你负责城中治安。黄巡检、宋巡检、张巡检,你们三个协助陈典史,在城里募集乡勇,天亮之前我要一千义兵!”
“是!”四人领命。
王用再说道“县衙三班六房,各司其职,把军饷、粮草、兵器准备好,找不到刀枪剑戟就用菜刀棍棒。搜集金汁、菜油、砖石、滚木,本县明日要拿来守城!”
在听到对方一条条命令之后,朱翊钧确认对方是真的不惧。
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县令守城成功的例子。远的不说,单说明朝自己,就有文官守城成功的先例。
于谦,正统十四年(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也先押着英宗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能打仗的人都已跟着皇上出征了,留守的士兵也就只有一万人。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太后采取果断措施,令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景帝,年号景泰。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还要让外界知道大明朝有君有国,挫败也先挟持英宗、迫明投降的企图。
他一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作战人员,日夜打造兵器。很快,京城能够打仗的人达到二十余万。北京城外周边居民也被动员起来,准备参加保卫北京的战斗。也先带着瓦剌军队扎营西直门外。
于谦分兵京师九门,然后与副总兵范广率兵亲往德胜门迎战。战斗中,于谦造功赏牌激励军民。手中并无兵器的居民也蹬上屋顶,揭下自家房子上的砖瓦扔向敌人。最终获胜!
概括一下为【地点北京城,坚守时间半个月,攻方瓦剌也先的兵力万,守方于谦的兵力万左右(刚开始),守方胜】
这也是古代精英教育的缩影,所以才有了科举是鱼跃龙门的说法。
王用安排完一圈之后,发现只有朱翊钧安静的站在一旁。
鉴于对方之前的表现,王用对朱翊钧识大体的表现,很是满意。
王用还是问了一嘴,“彦祖,对于此事有何想法啊?”
在朱翊钧看来,这和张居正没事就要考教自己是一个心态,现在对方智珠在握,所以没有压力了。
朱翊钧也是不在意,谁让自己年龄确实小一点,思索片刻之后,便说道“我有三策,不知县令大人要听哪个?”
如此一来,连费书也来了兴趣。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