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料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万年久,争朝夕,我是赵括,人在长平,山中料石,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选择题吗?
这是一道彼其娘之的送命题啊!
咱总不能眼瞎心也瞎吧?前面两位老兄殷鉴不远,甚至被拖出去是的惨叫声还在龙台宫(议政殿所在地)中盘旋着。
即便是市井黔首也能发现了赵王是在杀鸡骇猴了,何况殿上的众多精英们。
短暂的沉默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可惜,赵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恶魔的低语再次响彻在他们的耳畔“李将军,看来众位大臣还想继续听听你查到的情况啊!那就再跟各位大臣们汇报一二吧!”
“诺!”李毅再次挺身答道。
随即转过身,脸上淡淡的笑意在众赵臣的眼中不断放大,渐渐变成了来自地狱的狰狞!
“查!”李毅再次朗声说道。
“慢!”
却不待李毅再次说出一个名字,反对派的一位大臣终于受不了了,赶忙打断了李毅的吟唱。
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定了定心神,对赵括一揖道“禀我王新政乃我大赵最为重要之事也,理应先议新政!还请我王允准,再议新政!”
“哎!可是这新政反对之声过大,还需从长计议才是啊!”赵括挥了挥手示意李毅先行退下,又以一种很委屈的语气对反对派大臣说道。
反对派的大臣闻听赵括的话语,恨得牙痒痒,但可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能咋办呢?只能低着头顺着气,小心翼翼地回道“禀我王理不论不清,想必吾等经过一阵讨论已经能够达成一致了!”
“哦?是吗?”赵括轻笑着问道。
“然然也!”众反对派的大臣纷纷应诺道。
即便还有少数的“强项令”,也被周遭之人劝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即便新政颁布了又如何,执行不下去也是枉然!只需留得有用之身,且待来日!”
很快在周遭的小声劝解下,最后的抵抗力量也以沉默示弱了下来。
赵括将一切尽收眼底,随即继续问道“那吾等再议新政?”
“谨遵王命!”众臣一致答道。
“寡人欲行‘摊丁入亩’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两条国策,诸卿孰赞成?孰反对哉?”赵括继续问道。
“愿遵王命!行新政,壮大赵!”赵括手下的大臣以平原君等人为首齐齐拜道。
反对派的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不是说是再议一议吗?怎么就直接表态了?好歹也议一议、论一论。我王你也稍稍做些让步,吾等再行同意一番啊?怎么就硬来啊?
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括早已失去耐心,而这正是赵括的讨论!顺者昌,逆着亡的讨论。
正在一群反对派大臣不知所措之际,赵启的动作再次帮他们做出了选择。倒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让屏风之后的羽林卫们长刀出鞘而已。
羽林卫护卫王宫,在王宫内抽刀出鞘,演练一番,很正常不是?
但在这针落可闻的屏气凝神的时刻,百十把长刀抽出时摩擦刀鞘发出的“噌噌”之声,伴随着长刀划破空气的“龙吟”声,在龙台宫中显得那样的明显而可怖!
原本就不知所措的反对派听闻此声,更是惊异不定,循着声响望去,那屏风间若隐若现的点点寒光星芒,不是利剑长刀还是何物?
“砰。”终于,有一个反对派的大臣拜倒在地,说道“谨遵王命”
“砰、砰。”
而随着一个反对派大臣的拜倒,越来越多的反对派都纷纷拜倒。甚至稍有些骨气,不愿屈服的反对派们,也被一旁的好友们劝解了下来。
不一会儿,大殿之上,一片祥和!
赵括看着齐齐拜倒的众大臣,心中大石终于放下,新政推行的第一步总算是扎扎实实地迈出了,虽然过程不算顺利,甚至还动用了羽林卫。
羽林卫第一次在众大臣的眼中展露出獠牙!便收获不小!这个威算是立下了!
而众大臣也意识到,此羽林卫与以往的王宫侍卫有着天壤之别了!
“既然大家都同意新政的施行。”赵括笑着对平原君说道“平原君,那就照众爱卿所请,执行吧!”
“诺!”平原君直起身应诺道。
随即钟鼓再鸣!
随着第三道钟鼓之声的传达,邯郸城四门终于齐齐打开,无数背负王命新政帛书、竹简的骑军,作为第一批出城人员,飞马而出,将新鲜出炉的赵国新政传递到赵国各地。
而新政者三田亩策的内容很快在邯郸城中散布开来!
若说第一条新政只是赵国权利层面的调整,与普通百姓黔首关系不大;
那么第二条新政则是给了百姓黔首以上升途径的新政,虽然也有关系,但想要实现阶级的跨越,其难度也是颇大,所以虽然与百姓联系紧密,却也没有深刻影响到百姓的每天。
可第三条不同,土地、税赋,自古都是百姓最为关心也最为要命之事,不仅是切切实实的关系到每个百姓黔首的切身利益,更是深刻地影响到百姓黔首每顿饭里是野菜居多还是黍米吃饱。
而他的传播速度自然也不是其余两条可比的。
想要出城的百姓停驻了脚步,窝在家中的黔首走出了家舍,邯郸四座城楼之下,很快被闻风而至的百姓黔首们围堵得水泄不通。
正在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宣传新政的衙役们,也在不经意间被人群重重围住,再也无法前进,而闻讯而来的人却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邯郸府不得不启用备用方案,将几乎所有衙役全数派出,并在紧急请求赵启麾下军士的帮助——衙役宣讲而军士维护秩序。
然而这一切,在热切的邯郸百姓面前依然显得不太充分,甚至有些无力。
“真的吗?以后生娃不用丁税了吗?”
“一亩地收多少税啊!”
“吾家能分到多少土地啊!”
人们纷纷抛出自己关切的问题,四面八方的询问,七嘴八舌的话语,直将宣讲的衙役们给淹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