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九臣四跪成帝党,汉帝崛起,白衣天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崇德殿。
常用来举行小范围廷议之所在。
刘宏将这次问政放在了崇德殿,显得庄重而正式。
被召见的大臣有九人,分别是司空陈耽、卫尉刘宽、太常陈球、少府杨赐、光禄大夫桥玄、太中大夫蔡邕、谏议大夫马日磾、尚书卢植、侍御史刘陶。
这九人的家世出身及官爵各有高低,却都是有着清名的士大夫,是朝中清流派的中坚。
不像某些自诩清流名士却韬光养晦甚至蝇营狗苟的官僚士大夫,这九人是关心朝政、忧心汉室的典范,从这次积极密奏建言就可见一斑。
最关键的是,这九人虽然都是士人,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阵营标签。
如杨赐,出自弘农杨氏,其祖父及父亲均官至太尉,他本人也曾为三公,更是帝师。
杨赐算是士族官僚世家的典型,就家世而言,如今整个大汉朝,也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一门略胜于他。
马日磾,关西士族领袖马融的族孙,马融虽然已经过世了,但马氏一族的声望及人脉丝毫不比弘农杨氏逊色。
诸多名士大儒都是马融学生,如卢植、郑玄等,更别说汝南袁氏的袁隗还是马融的女婿。
刘宽、刘陶为汉室宗亲,其余几人也都是通过察举,由基层爬到高位的海内名士。
可以说,这九人几乎囊括了当今朝廷最正统的士人类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会是刘宏重用的第一批人。
重用这几人,在朝堂上不会有任何阻力,如果用得好,对刘宏来说,也是不小的助力。
当然,由于他们的资历深,声望高,在某些事情上也可能会成为刘宏的阻碍,但对目前的刘宏而言,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由此刘宏觉得这次会晤的意义很重大,他将之当成了建立帝党的开始。
君臣相互见礼完毕,刘宏开门见山。
“朕找诸卿来此,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针对最近甚嚣尘上的灾异传言请教对策;
二是诸卿在奏疏中提了不少治政良策,朕感触颇深,想与诸卿当面议议实施的可行性。”
这九人此前并不知道刘宏召见他们的用意,现在听刘宏这么一说,顿觉意外的同时又深感欣慰。
刘宏最近一段日子的表现都被他们看在眼里,让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期待。
他们之所以甘冒风险上密奏,除了不违背公心之外,也是对刘宏的一种试探和验证。
如今看来,他们所看到和猜测的并不是假象,天子真的有了良好的转变。
如今虽然朝局艰难,但他们相信,只要天子有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之心,也未尝不可复兴汉室。
这样想着,这些大臣都目光灼灼地看向刘宏。
刘宏指着放在御案上的奏疏,道
“这些都是朕从众臣的皂囊密奏中挑选出来的,诸位所呈也尽皆在内。
朕意让卿等都先看看,然后再总结讨论,诸卿以为如何?”
“这——”
众人相互看看,都有点迟疑不定。
毕竟谁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密奏之中是否有他们不该看的敏感内容。
“诸卿有何疑虑?”刘宏当然明白他们的想法,却依然问道。
“我等查看他人密奏是否不合适?”杨赐问,其余人也都点头附和。
“没什么不合适的。”刘宏道
“在座诸卿都是朕所信任的肱骨忠臣,清正之士,皂囊密奏防小人,不防君子,只要诸卿秉持一颗公正之心,就没什么可忌讳的。
诸卿勿需迟疑,只管细看就是。
朕也是为了让诸卿集思广益,相互参考,方便之后的讨论。
好了,每人先拿一份,看完之后再轮换,不得有遗漏。”
众臣不好再推辞,只得按照刘宏说的做。
良久之后,所有人陆续都放下了手中的最后一份密奏,个个沉默不语,面色各异。
“既然都看完了,那就说说吧,先议议灾异之事。”刘宏道。
下面的九人相互看了看,却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刘宏眉头微皱,知道他们心中还有所顾忌,只好点名道
“蔡大夫,卢尚书,你二人的奏疏最长,一个言七事,一个献八策,都颇有见地,深得朕心。这时候怎么却不说话了?”
蔡邕无奈,只好答道“臣之所想已经全部写在奏疏之中了,此时并无他想。”
卢植也答道“微臣亦然。”
“唉!”刘宏摇头叹息。
“朕煞费心机,从满朝文武中遴选卿等九人来此,原以为卿等能为朕分忧,却个个三缄其口。
朕不知卿等在顾忌什么,这殿中只有卿等九人与朕在,难道仍担心因此泄密而得罪人么?”
刘宏这话透着深深的失望与无奈,激得九位大臣都跪伏告罪。
一向率直的侍御史刘陶更是涕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