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这个夜晚不寻常,医路风雨情,荣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老孟的糖醋鱼终于大功告成,降香万分小心地托着盘子,向大厅走去,后面老孟还不停地唠叨“慢着点,看脚下。”
老何对茯苓说“二少爷,你回去吃饭吧,跟老爷说,我在厨房吃饱了,今年就不上桌了。”
“这哪行啊,我爹常说,您家老爷子是我们张家的大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张家的今天,如今老爷子不在了,您就该代替他上席,您要是不过去呀,我爹就亲自来请您。”
老孟在一旁撺掇着说“快去吧,老何,狗肉上不了正席,我想去还去不了呢,你可别不识敬哈。”
老何这才拍拍身上的烟花纸屑,跟着茯苓去了大厅。
何山把香薷送回家,也赶了回来。
大伙儿在厨房里安下饭桌,何嫂子母子和木香、降香几个人开始吃年夜饭。
何山笑道“孟叔,饭菜都上齐了,今晚您的活也算忙完了,就和我们一起喝一杯吧。”
何嫂子指着角落里,埋头吃糖醋鱼的大黄说“儿子,快吃我们的吧,看大黄来叫他了,他呀,要去和老秦喝通宵酒。”
老孟笑而不语。
待众人离去,老孟将厨房收拾利落了,拎了几瓶提前准备好的地瓜酿、一包卤肉、一盘子炸货,大黄前面带路,踏着积雪来到了前院门房。
老秦早就等急了,捏起两块猪头肉,一块塞给大黄,一块塞进自己的嘴巴,一边咀嚼,一边赞不绝口“嗯嗯,我就说嘛,全兴州有钱人家的厨子都算上,谁也没有你老孟的手艺绝,这猪头肉劲道,够味。”
受到鼓舞的老孟喜滋滋的,将酒肴摆在炕上,找来两只粗瓷碗,倒满地瓜酿,端起来猛地喝了一口,被呛得咳嗽起来,他抹抹嘴说“来,老弟,稀里糊涂的,又过了一年,咱们两个还和往年一样,光棍一双,你在老家还有个老姐姐牵挂,而我呢,赤条条一个,来去全由我。”
老秦是个矮小的外地汉子,干巴巴的,远远看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自个儿说,都是因为从小吃不饱饭,耽误了长个儿。
十六七的时候,老秦跟着他娘到张家大门口要饭,那时,梁老太太尚在世。
看到张家高门大院,老太太慈眉善目,他娘“噗通”就给梁老太太跪下了,恳求梁老太太收留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当牛做马能行,只求有口饭吃。
梁老太太有些为难,毕竟厨房里人手够用了,张家虽然在乡下买了几百亩地,也都是租出去耕种,年底收租即可,不需要自己家操心;裕兴堂里连打杂的人都得识字,不识字看不懂药名呀,看小秦的样子不像是读过书的;药圃里倒是有活干,可那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就小秦这身板,也不是下力的料;至于跟着采办队赶大车,走南闯北,那小秦更是难以能胜任。
其时,老孟还是小孟,跟着做厨师的同乡在张家后厨打杂。
出来倒草木灰的小孟,正好看到这一幕,都是苦孩子,算不得热心肠的小孟,那一天不知怎么的,突然动了恻隐之心,身不由己地替小秦求起情来。
看到梁老太太犹豫不决的样子,小孟沉不住气了,小声央求道“老太太,看门坐更的王爷爷不是年底要回家养老吗,您老人家行行好,留下这位小兄弟看大门吧。”
这话点醒了梁老太太,小秦就这样成了张家的看门人。
感念小孟的恩德,小秦一直将小孟当亲哥哥待,一如既往,现如今他们都变成了老秦、老孟。
老哥俩坐在热炕头上,你一碗我一碗喝得不亦乐乎,大黄早吃饱了,蜷卧在炕下打盹。
突然,它似乎听到了什么,一个激灵跳了起来,向门口蹿去。
老秦自言自语道“这才三更半夜的,谁这么早来拜年?”一边说,一边要下炕。
被老孟一把拉住,他说“准是邻居出门放烟花,大黄听差了,以为来人了。”
老秦深以为然,伸出去的一条腿又收了回来。
因为天冷,门房的门关得紧紧的,大黄用嘴巴拱了半天没拱开,急得在炕下“呜呜”乱吼,老孟扔给他一块骨头,呵斥道“别乱叫,一边睡去。”
大黄不敢再叫了,蜷着身子在墙角睡去。
老秦又想起他老娘,当年她老人家将老秦留在张家,独自返回家乡,饿死在半路上,这件事情每次借着酒劲都会直上心头,令他不醉也醉。
老孟安慰他说“老弟,你比我强多了,我从小就不知道爹娘是谁,吃百家饭长到十几岁,出来给人家干活,看尽了别人的脸色,酸苦辛辣,唉!戏文怎么说来着,一言难尽呐……啊……啊!”
老孟拖着老生道白的长腔,说出那四个字,已是满眶热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