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子的犀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霍氏,骑砍三国之御寇,吃瓜子的犀牛,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历史目前仍旧有序的进行着,如王政记忆一样。
某些事情发生了,随之带来的影响,也波及到了所有青州人,任县军营自不会例外。
十日后。
这一天清晨,王政走出门时,与往常一样,一路上不断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也笑着回应,人人都是一脸的喜色与期待,
今天是发军饷的日子。
到了军营正中,却见已聚集了不少人,如乡间赶集似的绕着一堆骡车围成一团,或是拿着箩筐或是拎着布袋,纷纷翘首以待。
那是运载着军饷粮食的地方。
一个运粮官带着几个士兵正呵斥着众人排队,且对着一旁的告示栏指指点点。
告示栏上贴着一张文书,却是让众人先去看了再来领饷。
此世的普通百姓又有几个能识文断字?
那文书对他们而言便如天书一般,没人看懂,纷纷嚷着让运粮官直接口述公布就是。
“人数众多,又分批前来,难道要我对着每一个人都说一遍吗?”
运粮官却不情愿,没好气地说道“我的职责只是带着粮饷和告示前来,奉州牧命,先看告示再领军饷。”
王政听到这话,心生好奇,便凑了上去,望着眼前文书,看似若有所思,其实也有些懵逼。
汉时所用隶书,与后世简体字虽然同根同源,差异其实很大,他刚穿越时也没比目不识丁强多少,这些日子暗自用心,也算有些长进,一番勉强阅读,终还是一边猜测一边结合所知历史,明白了大概。
自上次校场角力后,王政名声大振,他也趁热打铁,主动也终于彻底不用顾忌年龄,开始扩大接触面,涉及到其他乡县。
这些人白日里农闲之余,总喜欢聚在某处闲聊,王政便时常参与。
或是趁着话题提些前史典故,或是提些当今大事,又或是改编些后世段子。
他本身口才其实一般,前世也不好学,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的三十年,毕竟不是白活,单论知识面的宽广,莫说常人难及,便是当世的名士大儒也未必能比,一来二去,在这军营中的人望已是颇高。
年纪虽轻,在众人眼里已是一个“勇武过人”且“见识不凡”的能人。
因此见王政站在告示前,大伙纷纷凑了上去。
“政哥儿,这告示写的是什么啊?”
“是啊,王家后生,你见识广,想必是识字,你给俺们读读,说说。”
王政接下来的一番话,顿时让大部分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告示上说的是徐州与逆贼邳阙合流,屡犯州境,州牧准备对徐州用兵,所以接下来要削减军饷,每人按一斛配发,”
王政解释道,同时暗中嘀咕“这是曹嵩已经被陶谦杀了吗?”
可,为什么文书之上,却没提及?
汉以“孝”治天下,连最重要的进身升阶都是“举孝廉”制度,甚至还制定了“轻侮之法”,明文规定了若是因为血亲尊长的仇怨犯法,可以宽大处理。
官方下场背书的杀人有理,这等在后世看来简直不可想象的操作,却是此时约定成俗的社会风气。
“因私复仇”成了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默许甚至赞扬的行为,很多人甚至凭此扬名立万立碑刻传。
如夏侯惇年幼时因师长被辱愤而杀人,从此声名大震,孙策之死也是因为他杀了许贡,被其门客矢志报仇,最终行刺成功,小霸王英年早逝。
所以若是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那攻打徐州便是堂堂正正的师出有名,更能让军士上下齐心,同仇敌忾。
此种关窍,曹操这等枭雄不可能不清楚,必然是要广而告之的。
这理由可比什么逆贼合流的官方口吻,寥寥数语,牵扯到削减军饷,说实话,糊弄不过,更说服不了人。
王政前世不是个喜欢研究历史的人,《三国演义》原著都未曾读完,《三国志》更是只闻其名。
穿越后既然与己身命运休戚相关,倒是一直努力地绞尽脑汁,回忆三国相关史料,尤其是曹魏方面更是看重,总算是想起了一些重大事件,却不敢肯定有无偏差。
更不清楚那些大事背后的细枝末节,来龙去脉。
他这边自顾理清思绪,大伙却已经全都跑去围住了运粮官,嚷了起来。
他们不关心曹操攻徐州的理由合理与否,却对军饷削减无法坐视。
“你兖州打徐州,跟咱青州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削减我们的军饷!”
“一斛?每月就那么点,本来就不够吃了,还要减?这是要断咱们的活路吗?”
“州牧当初可是说的好好的,让俺们衣食无忧,如今才几个月啊,就变卦了?”
“好了!”
运粮官狼狈的抹了一把脸,全是乡民的唾沫口水,恼怒地喊道
“冲我嚷什么?既然你们都知道了,那么现在开始发饷。”
说着,亮出佩剑威胁道“再有闹事喧哗者,罚没军饷,军法处置!”
再少也比没有好啊。
想到这里,大部分人脸上犹自愤愤不平,却也终是乖乖地安静下来,排起了队伍。
王政冷眼旁观,心中却对那“一斛”暗自嗤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既然大战在即,收拢粮草以备不需本是合理的事情,而青州军本就是降军,归附不久,曹操还愿意保留他们部分口粮,恐怕更多也是不想后院起火的考量。
只是曹操知道事不能做绝,下面的人却未必知道。
去年还在对敌厮杀的两方,如今不过几月,时日尚短,两个群体之间的敌视隔阂依旧存在,本就不是一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