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重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节 决战邺城,横行在超级三国志,流亡重甲,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1节决战邺城
于是,临行之际,曹操对第二军团下达了新的军团方针:河北攻略时限:七年。
吴凡率领手下众位僚将,郑重领命。
目前河北除并州的上党、晋阳,以及冀州的邺这三座城市均被吴凡第二军团攻克之外,还剩三州六城。分别为:幽州的襄平、北平、蓟;青州的北海、平原;以及冀州的南皮,总兵力约三十五万。
不过,由于受兵粮不足所限,这分属于各个城市的三十五万兵马,不可能全部调集到一起。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袁绍正在以距离邺城最近的平原为中心,集合南皮、蓟、北海、平原四城兵力,约二十万,准备与曹军进行最后一次决战。
本来邺城有曹操第一军团驻扎,加之袁绍军还没有从先前大败的yin影中走出来,对曹军普遍心怀畏惧,以至袁绍不敢对邺城擅自用兵。但是,眼下曹操为了救急徐州,将第一军团撤走,邺城只剩下第二军团,不到四万人马,这么一来,袁绍就肯定要趁此机会,攻取邺城。
毕竟,邺城是河北最大的城市,地位相当于中原的洛阳和许昌,眼见曹军将邺城从自己手里夺走,袁绍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
于此,吴凡就必须争分夺秒加紧扩军,并调集第二军团所有城市可以调动的部队,集结到邺城,与袁绍军作最后的决战。
至于面对袁绍大军来袭,死守邺城耗其兵粮的方案,吴凡不是没想过,不过直接就将这个方案否决了。原因是平原拥有攻城武器制造所,这一次决战是袁绍军最后的希望,必定倾尽财力为部队尽可能多地配备攻城武器,如此,死守邺城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不但守不住邺城,还会令己军伤亡惨重。
长话短说,吴凡在曹操率领第一军团急匆匆奔赴徐州之后,立即派出传令兵分别前往第二军团辖下的晋阳、上党、洛阳三城,命令三城太守各派出一部分部队火赶来邺城。
除此之外,吴凡对河内又特别有一道命令:命留守大将曹仁,与荀彧、皇甫嵩、朱儁四人,率领马步军三万五千,佯做支援徐州战场,经中原官道一路急行,抵达下邳后,直接北上攻打北海。
河内与北海之间的距离,步军行进需要二十天
地理情况,北海与徐州毗邻,属于前线都市,此前驻有重兵。不过,由于徐州目前正遭受孙坚军进攻,无暇顾及北海,袁绍因此得以放心地将北海守军调至平原,参与邺城决战。
这样一来,北海空虚是肯定的,吴凡岂有不取之理?除河内之外,邺城正在加紧战备,派不出人手和兵马;洛阳没有得力的人选;晋阳新破,又需要防备蓟,能派一万人赶来邺城就已经是极限,根本无力去取北海;上党由于是后方都市,吴凡只派杨彪和陈震两人驻守,军队也不多,自然不能派他们二人去取北海。
这样一番比较下来,只有河内有取北海的能力。
河内自吴凡取下邺城后,目前被上党、邺、洛阳三城环抱,和上党一样都是后方都市。吴凡命曹仁四人取北海的同时,任命留守武将陈群为太守,王允为其僚将,仅留五千兵马驻守,其余近万人马全部调来邺城。
与这近万人马同时调来邺城的,还有谋士郭嘉,以及吴凡的徒弟李湛。
十天后城接到吴凡调令,派往邺城的部队全部到齐。其中晋阳派出军队一万,上党派出五千,河内派出八千,洛阳派出二万;加上邺城自有部队,共计九万八千人。
另一方面,邺城守将共有九人,分别为:吴凡、吕布、华雄、颜良、文丑、张辽、周泰、吕玲绮、郭嘉。李湛还没有出徒,不能单独领兵,不算守将
毫无疑问,这九人个个都是真才实料,没有一个吃闲饭的。因此,虽然邺城不论是守军还是武将,都比袁绍大军少了许多,但吴凡却是淡定自若,丝毫不觉紧张。而吴凡手下的这些战将们,更是个个摩拳擦掌,只等着在即将展开的大战中杀敌建功。
又过了二天,清晨,随着远方地平线上涌起滚滚尘烟,袁绍二十万大军终于出现了。
袁绍大军这次行进得很慢,而且提前就把十余架井阑全部组装起来,由士兵一路推着向邺城缓缓前进。看来袁绍是吃了上次长途奔袭的教训,改为稳扎稳打,以兵力优势以及大量的攻城武器,想要稳中求胜地将邺城拿下。
早就得知情报的吴凡,站在城头上望了一眼袁绍大军,随即下令:除周泰及一万三千步兵守城外,其余众将以及八万五千部队全部出城,迎击袁绍军
却说这出城的八万五千部队,光是青州斗士就占了三万人;由吴凡率领,郭嘉为部将,李湛为从将。余下的五万五千部队:
突骑兵一万五千,由吕布、吕玲绮父女二人率领。
骑兵一万五千,由颜良、文丑率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