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92.缉凶(6):死局,最终诊断,号西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丽城疾控里看似有六种青霉素可供选择,但真正能入在座专家眼的只有四种。
其中天然青霉素g针对链球菌、螺旋体、放线菌和脑膜炎奈瑟菌中有不错的表现,加大用药剂量时可以穿透脑膜炎时的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产生较高的血药浓度。
但青霉素g依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一来不太稳定,不耐酸不耐碱,半衰期也短;二来对针对自己的青霉素酶和β内酰胺酶都非常敏感,稍有存在就会失活。
相比现配现用的g,专家们都更喜欢用青霉素v。
v更改了天然青霉素中部分分子基团,让它更稳定,能耐酸,半衰期也更长。半衰期长就意味着能在体内停留更长的时间,更不易被代谢掉。同时在面对青霉素酶的时候,因为部分基团的不同,它也能稍稍抵抗一下,不至于一碰就碎。
但丽城疾控和周边医院的青霉素v都只有口服片剂,王贵早就没了意识,根本醒不来,青霉素v没法用药。
而剩余的其他四类也和青霉素v一样,属于半合成青霉素,不过挑选起来也得慢慢来。首先从药效来看,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这四种青霉素里,苯唑西林被率先排除掉。
苯唑西林是青霉素中的异类,在面对革兰阳性菌时,只要对其余青霉素敏感的菌,它往往没什么杀伤作用,效果恐怕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说起来,它的定位倒是有点像氨基糖苷里的奈替米星。
当然,也不是说它毫无作用,在面对军备进一步升级的耐药菌,苯唑西林就会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尤其是在人类不断进化武器,祭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之后,细菌也同样在适应战场变化,慢慢出现了一种耐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菌种。
人类和细菌的博弈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就像人类在不断为青霉素这辆坦克添上厚重装甲,以为足以刀枪不入的时候,突然敌军中一部分人放弃了手里的ak47,从兜里了掏出一堆肩扛型反坦克导弹。
苯唑西林就是为这种耐药菌准备的药物。
不过就是因为这种特殊地位,让它的价值区间非常狭窄。
下有便宜有效的青霉素v和g,上有万古霉素这样的王牌压着。就算和他同级别的其他青霉素们,也可以利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这个挂件来武装自己。虽然比不了抗揍,但火力都足够凶猛,只要用的好,一样能杀敌。
就好像之前市面上特别火的空调扇。
下有风力日趋强劲的电扇,上有可以使屋子一起凉爽的空调。在这种外部环境下,空调扇用是肯定能用,但地位就显得比较尴尬。不仅要提前冰冻冰晶袋,吹冷风的时间还和冰袋储存量挂钩,很不方便。
唯一能说得过去的就是环保了,毕竟不用氟利昂,但吹久了室内湿度直线上升,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想想稍显鸡肋的苯唑西林,专家们还是更倾向于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的复合剂。三种青霉素都有相对应的复合剂,在市面上,它们往往是一同出现的。
“排除苯唑西林后,我觉得可以把哌拉西林也排除掉。”专家c建议道,“它更适合革兰阴性菌,尤其是铜绿、流血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
“不能因为它能对付阴性菌就无视掉对阳性菌的效果吧。”
专家a不同意这种观点:“其实它对肠球菌、链球菌都有不错的效果。只不过在青霉素这么一个对抗阳性菌的大家族里,这方面的能力不够突出。”
“那要这么比的话,我肯定选阿莫西林配克拉维酸。”专家d不甘落后,也插上了一句嘴,“要说对链球菌,效果最好的就是这组了,许多国外杂志期刊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人和猪的链球菌可不一样啊。”
专家a反驳道:“人是人,畜是畜,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不管是用药剂量还是血药浓度的控制都不一样,要不然还分什么人医兽医?”
“那你说应该怎么选?”专家d说道,“这三组都各有优势,现在猪链球菌又和以前人感染的其他菌不同,难道就这么僵持着?”
“那肯定不行。”
祁镜这时开了口:“我更偏向氨苄西林一些,因为三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里,氨苄西林搭配的舒巴坦抑菌作用最强。”
“这个角度倒是有意思,撇开纠结的青霉素不谈,从另一半身上看问题。”
几位传染病学专家拿不下主意,最后还是看向了黄玉淮。老爷子翻出了自己的笔记本,说道:“哌拉西林就先不用了,本来就是手术中常规抗生素,近几年耐药厉害。它带的是羧基,而另外两种带的是氨基,耐药方面相对来说会好一些。”
“那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
“先阿莫西林吧。”黄玉淮看了看他们说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确实对链球菌有一手,现在情况危急,先用上了再说。”
二十多分钟的讨论,最终定下了第二次抗生素药物。而另一边,严虹也在三名危重症急诊主任的簇拥下,给林荣定下了抗休克治疗的方案。
林荣自然不敢有怠慢,立刻按照明海会诊的要求一步步来。
在感染性休克中,抗休克永远是重中之重,必须摆在首位。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就算最终灭掉了细菌也会留下一个烂摊子。其中最关键的措施无外乎就是液体复苏(晶体+胶体)、缩血管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抗凝血治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以及最后一个大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前三项的治疗方案都是主治副高的级别,一般大三甲里这一级别的医生遇到休克也会给出差不多的治疗。
而在第四项激素上,严虹终于展现出了超出寻常主任的判断,也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激素这样东西,医生总是又爱又恨。在感染性休克病人身上,尤甚。一方面感染病人应该禁用激素,但休克来临时又不得不用激素。在这样两难的局面下,用肯定还是要用,但剂量的掌控就显得格外关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