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南征统帅的人选,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安南国实际掌权者胡季犛得知此事后,派遣胡元澄埋伏于支棱关,出其不意的击败了明军,俘虏了陈天平。
不久后,胡氏伪王发出消息说,经过他们的审讯得知陈天平的真实名字叫阮康,乃是安南国前朝宗室陈元辉的家奴,曾参加民变,失败后逃奔哀牢(老挝),后经哀牢逃入大明境内。
为了告慰故安南国王的在天之灵,胡氏伪王下令将陈天平凌迟处死。
这个劲爆的消息被都督黄中带回大明之后,瞬间让朝堂上的群臣炸毛了。
这是在打大明的脸!
兵部尚书金忠当即请求朱棣发兵,剿灭安南伪王,为故安南国王室复仇。
朱棣暴脾气,岂能容忍这种事?
他气急败坏的拍着御桌,大声说道“区区蛮夷小王,竟敢辱我天使,欺我上国,简直罪不容诛!”
“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胡氏安南,灭其国,诛伪王,解救其国百姓于倒悬。”
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出列,躬身恭声道。
他自洪武十八年以前元枢密院知院身份归顺大明以来,先是参加过捕鱼儿海之战,接着又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以功升任指挥佥事,后被调往燕山左护卫,隶属燕王朱棣麾下。
此后,他多次遂燕王朱棣出塞征战,因作战骁勇,又足智多谋,逐渐受到朱棣的器重。
当时燕军诸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遂被朱棣倚为左右手。
但自朱棣入住东宫之后,至今过去了八年,张玉虽然位居正三品的府军前卫指挥使之位,但是与他同龄的丘福现在因功受封为淇侯,而他连伯爵都还不是。
这次出征安南,正是立功的大好机会。
他若能灭掉胡氏伪王,那就是灭国之功,虽是小国,却也足以凭借此功封侯。
旗手卫指挥使朱能紧随其后出列,也躬身道“陛下,臣愿率兵讨伐安南,诛杀胡氏伪王,扬大明天朝国威!”
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一众顶级勋贵,见永乐皇帝在武将之中的左右手先后出列表态,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列,表示愿意领兵为朝廷灭了安南伪王。
朱棣见众将毛遂自荐,都想争一争这南征安南的统帅之位,心中生出一丝欣慰。
他觉得可以把这次拉拢人心的机会让给朱高煦,于是朗声问道“太子,你觉得何人可以担任此次南征之统帅?”
“父皇,儿臣认为,此次统兵征讨安南伪王之人,必须要适应南方潮热的地理气候,否则极可能会水土不服,出现兵未至,人先病的状况。”
朱高煦出列躬身道。
“你觉得谁人合适?”朱棣问道。
朱高煦道“回父皇,儿臣以为,非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之子张辅不可!”
“为何?”朱棣疑惑道。
张玉不由得侧目,向太子朱高煦望去,目露感激之情。
这时,朱高煦答道“据儿臣所知,张辅此人心怀大志,虽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博览群书。近五年以来,以福建都司指挥同知之职,多在南方练兵,早已适应了南方潮热气候。”
张辅并不在武英殿,所以朱高煦推举此人,在不少人看来,乃是出于公心。
其实,朱高煦只是不希望历史上出征安南的朱能,病死在路上,而英年早逝。
“兵部尚书怎么看?”朱棣看向金忠道。
金忠正色道“张辅年纪轻轻,且于南方军中并无根基,若贸然以其为南征统帅,恐怕难以服众。”
朱高煦想了想,补充道“或可先任其为南征统帅长史,持节节制麾下众将,犹如代行南征统帅之权。”
朱棣沉默不语。
“陛下,臣依然觉得不妥!”
金忠打量着朱棣的脸色,发现对方情绪不高,便小心翼翼道“张辅虽是个不错的人选,朝廷也从未限制青年才俊身居高位,但南征统帅乃朝廷要职,非老成持重者任之不可!”
朱高煦抱拳向朱棣告罪,垂首道“此为儿臣一点愚见,推举何人担任南征统帅,全凭父皇决断!”
“朕听说,自去年福建都司指挥佥事盛庸大破东南沿海三千倭寇、海盗,摧垮海寇联盟,获封历城侯之后,一直养病在家?”
朱高煦恍然道“父皇所言非虚,历城侯老当益壮,尚能开三石之弓,他早年一直在福建担任都司指挥佥事,负责练兵之事。诚如父皇所说,历城侯当是南征统帅的不二人选!”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
历史上,在建文元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
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庸等乘胜收复德州,后论功封历城侯,旋授平燕将军,充总兵官。在东昌大败燕王朱棣,斩杀燕军大将张玉。
建文三年三月,盛庸在夹河之战中败阵,退守德州。次年,朱棣率师避开明军主力渡黄河,盛庸亦带兵南下阻截。燕军在五月击败据守淮河南岸的盛庸,继续向首都南京进军,庸在、浦子口、高资港诸战皆败。
朱棣入南京后,盛庸率部投降,即命守淮安,他后来在永乐元年致仕,不久被劾怨望有异图,自杀身亡。
穿越者朱高煦改变了历史,有大将之才的盛墉之命运也被扭转,不仅凭借对外荡寇的军功封为历城侯,更是简在帝心,深得朱棣的器重。
“是啊,陛下深谋远虑,盛老将军的确是最佳人选,臣佩服!”金忠嘴角微笑,意味深长的附和道。
金忠比朱高煦想的更深,据他所知,盛墉对朱棣解除海禁本来是有怨言的,但是当海寇入侵,他领兵剿灭一众海寇之后,反而变成了开海的强力拥护者。
因为盛墉的侯爵之位,是杀海寇得来的,若不开海,他怎么继续出海去杀海寇?如何彰显他的赫赫武功?
“张玉,你怎么看?”朱棣看向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问道。
张玉虽然觉得他儿子张辅没能成为南征统帅有些可惜,但相比之下,历城侯盛墉确实更合适。
“臣觉得,历城侯确实是南征统帅的最佳人选。”张玉恭声道。
“既然众卿对推举历城侯担任南征统帅没有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朱棣点头道。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