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下山,大唐寻心,心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回,朵朵牵着阿五,和四个小朋友走在中间,封晴雪在最后面压阵。
下山走得很快,符大毛和樊一凡他们虽然抬了个人,却比上山时要轻松得多。南面的路没有北坡那么陡然,但风景也是极美的。要不是因为杨玥儿有伤在身,樊一凡还真想一边欣赏一边慢慢地溜达着下去。
一行人跃过一块写着南天门的大石头,又穿过一条险峻秀美的瀑布,再走过一截古老的栈道,终于到达了一个小驿站。
这个小小的驿站位于傥骆古栈道上,傥骆古栈道是从长安入蜀的一条军事栈道,平时鲜有人行。
唐朝的驿站,最开始是由军队直接派驿将驻守的。后来因为有的驿站因为长时间用不着,朝廷为了节省开支,改行“捉驿”制度,撤回了驿将。所谓“捉驿”,便是朝廷委任在当地有威望的村民任驿长,再送几个徭役过去给驿长当帮手,让驿长代为管理。
可是这个制度,看似是为朝廷节省了开支,实则是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当驿长的人朝廷不发工资,而是默许他们收取一点过路费做为日常管理开支。
而像傥骆古栈道这种极为偏远,专门为军事用途设置的驿站,一年下来也难得遇到几个活人。就算偶尔遇到了,也基本上都是本地一些成群结队的猎户,这过路费不好收,也不敢收。
这也苦了那些新任命的驿长了,好不容易遇到朝廷赏赐个差事,以为就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结果不但工资没有,自己还得贴钱给那几个徭役吃饭,命苦呀!
据《新唐书》记载,唐朝中后期,这种“捉驿”制度让很多地方的驿长“人不勘命,皆去为盗贼”。
符大毛和樊一凡抬着杨玥儿来到了这个驿站前,说是驿站,其实就是一座破旧的三通小木屋,屋前插了面很旧了的驿旗,驿旗上写着三个字“厚畛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