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艾隆公司的未来
买包芙蓉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艾隆公司的未来,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买包芙蓉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偏偏朱家走的是将利益分出去的路子,在冰城,朱家一声令下,那就是所有既得益群体的遥相呼应。
“姨夫,在家就不必如此了。”朱传文笑着将周常青拉到了饭桌上。
这一刻,周常青脑子里浮现的,是圣人之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冰城妥妥的大同!当然,说的不是山西。
坐在椅子上的周常青看着朱家的佣人们在不断的上菜,没忍住问了一句:“传文,听说汉耀中学今年招生了?”
“姨夫,寿亭,柱子,采芹三人都通过了,9月1号的时候可以去汉耀中学报名了。”鲜儿一边忙活着上菜,一边接过话茬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啊!”周常青心里好像放下一块石头,便稳稳的坐着。
“对了,寿亭想好以后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了吗?”朱传文看着正帮忙端着菜,机灵的陈寿亭不由的问了一句,这小子可得重点培养着。
“传文大哥,还没想好呢,但往后,我肯定认真学习。”陈寿亭的回答中规中矩,以前他就想把周家的通和染坊发扬光大。但是现在,他还真有点乱,他的世界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
在周村城,眼界只有这临淄那么大的地方,但是来了冰城之后,却一下子放眼了世界。世界很大,他却很渺小,有些不知所措。
“不着急,在学校多和学长们交流,多参加学校活动,慢慢就找到方向了!”朱传文一眼就看出了少年人此时的迷茫。他知道,这小子的经商天赋很强,可以称的上是鬼才,可能是源自于儿时的不幸,天赋就是天赋,这是谁也学不来的。
还有着两年的时间,也足够陈寿亭找到自己的方向,到了汉耀中学的三年级,就该朝着朝着定下方向努力了。
朱传文从来不信什么快乐教育,小孩子心智都没发育全,快乐等同于玩乐,而目前汉耀中学水平也是没法做到寓教于乐。都是高压式的,也是因为冰城的发展,汉耀发展真的算是缺乏人才。
朱传文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会抹杀孩子的天赋,真正有天赋的是在适应社会,而如果被轻易抹杀就不叫天赋了。
“柱子呢?有什么想法?”朱传文转而朝着脸上看着有些憨厚的段鹏问道。
“传文大哥,我想加入保险队,往后想念军校!”相比于还在思考的陈寿亭,他的目标简单的多,从在冰城见了一次冰城支队训练之后,就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不错!”朱传文笑着点头。“采芹呢?”
“我,我还没想好,传文大哥,但是和六子哥一样,我会努力学习的!”周采芹说话有些怯懦懦的,朱传文带着的气场着实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好了!问东问西个没完!”传文娘见自己儿子吓到了自己这个外甥女儿,赶忙打断了朱传文的问询,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着晚饭。
朱传文也是发挥着自己口才、见识让气氛不断的融洽起来。
而周常青,从知道三个孩子进入了汉耀中学,便就没了什么心事儿,放开的与朱传文这个媳妇的外甥碰着杯,心情可比在周村城好很多。这次来瓷房子,除了媳妇来看姐姐,打听有没有入校便是他的目的之一。
冰城的七月就在朱传文组织着汉耀中学的小老虎们誓师离开结束,而随着与安德烈的通信,朱传文知道,巴尔干半岛那边,也开始不消停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沙俄帝国外交大臣的更换了。
从一个温和派的外交大臣改为一个执行尼古拉二世命令外交大臣,这在此时,其实并不可选。
圣彼得堡
此时的尼古拉二世心情并不好。欧洲局势,不,简单说应该是沙俄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这两年并不好。当然,还有着他后宫的一堆烂事儿,可以说,他的心情是诸多的问题导致的。
而这个沙俄的皇帝陛下,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算是人物吧。
“伊兹沃利斯基,说说这次和日本人的会谈吧!”尼古拉二世将自己外交官大臣叫到了自己的会议室,询问起这两天的俄日再次谈判。
原本,在冰城那次与日本已故高层伊藤博文的对话,可以说,已经定下了俄日未来交往的基础。
可是清国与日本的摩擦,导致日本大本营再次下令,让日本驻沙俄大使本野一郎,再次开启了一波与沙俄的利益明确。
“陛下,日本大使不过是再次强调了远东地区的主导而已,主要是确保满洲铁路的中立,避免英国、美国等多方势力再次牵连其中,而对我们的利益有所损害。”伊兹沃利斯基小心的回复道,他是个保守主义者,也是个外交的温和派。
这种人其实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在帝国发生危机的时候四处裱糊,但是从今天尼古拉二世见他,他就预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
“知道了,远东这样也正好。”尼古拉二世淡淡的点头,和东洋那帮人,他是真没什么要谈的。再说现在沙俄的重心改变了,西边才是重点,远东?自给自足最好不过。
伊兹沃利斯基看着尼古拉二世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不祥的预感感觉要应验了。
“伊兹沃利斯基,这几年犯了不少的错吧?”尼古拉二世缓缓开口。
完了,这是要秋后算账了,伊兹沃利斯基心里暗暗叫道,额头上的虚汗开始直冒,这位皇帝陛下可以说是出了名的难伺候。
“先来说说这几年帝国情况,俄日战争之后,帝国差一点到了奔溃的边缘!”尼古拉二世重重的拍了下桌子。
的确,从1905年至1906年期间,沙俄帝国确实几乎处于一个快要覆灭的边缘:市民成了争取权利的阶级,几乎没有体现出为所谓沙俄帝国的忠诚,军队的忠诚也有点可疑。几次杜马重组、解散都是由于尼古拉二世的的让步太小,让整个国家都有着一种对沙皇怀疑的态度。
草草结束远东的战争,抽调远东忠于自己的将领和兵力,任用安德烈的父亲担任陆军大臣,这才算是稳定住沙俄的局势。
而此时,一个能斡旋欧洲局势的外交大臣显得至关重要。
一群矮子之中,尼古拉二世选择了伊兹沃利斯基。
如果说头两年,伊兹沃利斯基做的还真可以,但是,现在尼古拉二世不满了,打算改变在欧洲的态势。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