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中郎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 汉中家底,季汉当兴,军师中郎将,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清听了哈哈一笑:“好啊,汉中众官若都能如君一般,实为社稷之福也。”顿了一顿,又道:“吾闻汉中山林中亦又不少流民不愿出来接受官府编户,不知尔户曹对彼人数可有统计?”</p>
“这个……此辈流民遁居山林多年,桀骜不驯,久不服管,以前魏都督也曾试着将他们驱回原籍,可最后还是受到他们的反抗而失败,因此郡里对他们的人数也不甚清楚,卑职估摸着两万人是有的。”说完,田承用衣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p>
杨清对此不置可否,并没有田承预想中的责备,而是一脸平静地说了声原来如此。</p>
其实杨清早就知道会是这种回答,魏延这些年在招抚流民方面效果甚微,毕竟民政对他来说实非所长,这七年汉中的民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p>
只是杨清还抱有幻想,以为手下官吏能给他一个惊喜,看来最后还是他想多了,头上顶着民政粗放的魏延,田承还没有那般主动敬业。</p>
“何曹掾,汝来说说汉中的田地有多少?每年能产粮几何?官府每岁又能课收多少?”</p>
田曹掾何韫赶紧起身禀道:“回府君,汉中有田六万顷,去年产粮近一千七百万石,入得官仓约有五十六万石。”</p>
好家伙,粮谷产量真是不少,比南中那几个郡多太多了。</p>
杨清前两日看过前几年的文书档案,知道这几年汉中是风调雨顺,又兼河流众多、灌溉方便,因此是年年丰收,特别是这三年由于曲辕犁和翻车的推行,粮食产量每年都有增加。</p>
“其中上田、中田、下田各有几何?”杨清接着问道。</p>
当前亩产四石以上为上等田地,三石左右为中等田地,下等田地只产一石。</p>
何韫想了想,回道:“禀府君,汉中有上田两万四千余顷,中田两万余顷,下田一万六千余顷。”</p>
看来汉中果然是土地肥沃的宝地,上田数量确实不少啊。</p>
何韫身材有些肥大,站了一会儿已是大汗淋漓,杨清赶紧让他坐了下来。</p>
“嗯,好啊,汉中不愧是昔日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有这等宝地是汉室之福也,我等代天子牧守于此,真是摊上美差了。”杨清笑道。</p>
冯宪附和道:“府君说的极是,我等在此为官总是比那些穷乡僻壤轻松了些。”</p>
“轻松是好事,但也不可心生懈怠,我们做的不足之处尚有许多啊。”杨清告诫道。</p>
轻松?以后怕是轻松不起来了,明年,不,从现在开始汉中恐怕将会成为全国最忙最累的地方。</p>
“谨遵府君教诲。”</p>
众人表完态后,杨清又看向右手边一位三十来岁的儒雅文士说道:“郑曹掾,汉中的水利矿产是什么情况?”</p>
水曹掾郑修回道:“禀府君,汉中境内大小河流众多,有沔水、嘉陵水、褒水、黄金水……”</p>
过了大半日众人这才各自散去,杨清不动则已、一动惊人,第一次议事就让众官吏见到了自己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p>
今天他主要对汉中的人口户数、粮谷收支、水利矿产等情况摸了个底,结合之前阅览档案所得,他总算能对汉中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了。</p>
之后施政从何处着手他心中也有了个计较,而且通过这次议事,对手下主要官吏的能力和品性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日后如何用人就有了底了。</p>
接下来就该让汉中的官吏和百姓见见自己的手断了,当然在这之前他还得先行处理好与魏延的关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