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藏古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六十三 巡查民营悲不胜 捉襟见肘城粮紧,虎贲巾帼传,琴藏古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嗯,嗯…”老妪拄着拐仗,连连点头,早已泣不成声。
“听说赵嬷嬷随孙儿去了并州的巨城,我也正担心她老人家哩!大婶婶,这是…?”李三娘忍住泪水,看着老妪身旁的少年问道。
“他是我的孙儿,今年十岁了。虎儿,来,快给公主殿下请安!”
李三娘一把拽起正要下跪的虎儿,扭头说道“大婶婶,你们这一老一小,路上受苦了。”
“公主殿下,我的妮儿啊,闯进山里的那帮畜生抢光了咱们的粮食,烧光了咱们的茅舍,还驱赶咱们出山,你…你可要为咱们做主啊!”
老人声泪俱下,周围山民无不动容,大伙儿高声附道“求公主殿下做主!求公主殿下做主--”
李三娘抬头看着大伙儿,心中翻江倒海,难以平复,只咬紧两腮,从细白的牙齿间蹦中一句话来,“这仇,一定是要报的!”
说罢,伸出手去,搀起老人,拉住少年,说道,“大婶婶,快快随我回府,好生歇息!”
……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延州城中灯火渐熄,民房宅屋中鼾声偶传,打更声响梆梆清脆。
府衙上房里,烛火明亮,嗤嗤正响,柴绍夫妇对坐桌前,睡意全无,听罢妻子讲完城西所遇之事后,柴绍无比伤感,询问了几句,便双眼凝视桌上大烛,怔怔出神,半晌没有吭声。
“夫君,你在想什么呢?”
“哎,”柴绍摸着宽大的额头,叹息一声,说道“至今日酉时,像赵大婶婶这样的遭难山民,有近五百人涌入城中,而且源源不断地还在到来!因天色已晚,我令城门校尉闭门清场,待明日天亮时再甄别放行。”
“延州城中闲房甚多,容纳山民,本无疑问,只是……”
“是啊,”柴绍点点头,看着妻子,愁云密布地接过话儿来,“只是粮供不足,人多为患!朝廷调来的那三千斛米粟,本来也只能维系十余日,现在流民涌入,更是雪上加霜啊!”
“嗯,按理儿说,流民应当南下避乱,可是梁贼抄掠之后,此去关中百里之遥,流民们扶老携幼,若不在延州停留进食,恐怕也没有几人能走到关中,”李三娘眉头紧蹙,一筹莫展。
夫妻俩都低下头去,目光凝重,沉默不语。
桌上大烛红心跳动,“嗞嗞”劲燃,不经意间,一颗火星儿蹦出明焰,“窣”地一声瞬间熄灭。
柴绍站起身来,反剪双手,踱了两步,自言自语道“兵法云‘爱民可烦,将之危也’,此话不谬啊!”
“可是,”李三娘抬起头来,轻捋鬓发,目光炯炯地看着丈夫,说道,“可是《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体恤百姓,战将有功,又有何益?”
柴绍无声叹息,微微点头,说道“是啊,两难,两难!”
李三娘见状,咬咬嘴唇,说道“今日在西门,山民们提到梁贼匪兵时,个个恨之入骨,都盼着王师出城,进山围剿,好让他们早归家园。可是,我却只能听,不能说--我知道你的策略,可这心里憋得实在难受!”
柴绍听闻,立定脚步,转身走到妻子面前,伸手抚着她的肩膀,顿了顿,这才说道“夫人,小里沟的这股梁军,如鲠在喉,我真希望明晨就率大军剿灭了它!可是,扼关事大,不可轻动,当忍则忍,待晋阳战事有了进展,咱们定然不会放过这股敌人!”
李三娘抬臂抚肩,与丈夫十指相扣,沉沉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