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大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奇货可居顾剑棠!,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三轮大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34章 奇货可居顾剑棠!</p>

徐骁看王跃心里面想着百姓,也就笑着说道,“那陛下要快一些了,我就怕到时候干不动了,只能看着你们去打天下了。”</p>

王跃心里早就有数,他很高兴的说道,“陈芝豹带了人离开北凉之后,现在整个北凉不都被凤年掌控的差不多了嘛,有他帮我防备着北莽,其他的事情都不急的。”</p>

徐骁看王跃这么说,心中就是松了口气,他很是高兴的说道,“你不和凤年计较,我心里也放心了不少,你放心吧,只要我和他娘还在北凉住着,凤年就不会让北莽,从北凉的任何关卡南下。”</p>

王跃看徐骁答应的这么满,丝毫不留后路,他也就满意的说道,“既如此,就请凤年对北凉,进行均田赋吧。”</p>

徐骁很是无语,王跃点名徐凤年,其实就是让徐凤年亲自对北凉的那些高层动手,不用王跃自己去得罪了。</p>

不过,按照夏国这么做,整个北凉百姓军卒都会得利,他心中倒是没有反对。</p>

再说了,相当于国库以后会补偿银子,只是不让那些官员去盘剥百姓而已,他觉得王跃已经够仁义了,再想太多就是自己贪得无厌了。</p>

于是,他也就点头说道,“伱放心吧,我会和凤年一起去的。”</p>

其实北凉可以耕种的土地并不多,对徐骁来说也并不麻烦,只不过是牧场的大小而已。</p>

他高高兴兴得答应下来,然后就开始安排送亲的队伍了。</p>

这次送亲,有渭熊军一万重骑兵跟随,所以速度也不快,可是也让天下间的人都明白了,北凉正式倒向了夏国。</p>

于是,各大世家心中都很是担忧,离阳只剩下三成的国土,是不是会顶不住夏国得压力,所以也都开始了自己得想法。</p>

有的想要投降,虽然没有土地,可是国家养着,好像也挺不错的。</p>

有的却不愿意,毕竟,正因为有了土地,才会有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如果失去了土地,那他们就和夏国绑定了,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p>

只是,不管如何,王跃和徐猬熊的大婚如期的举行,就在大婚的当天,襄樊城被改名为襄阳。</p>

……</p>

北莽,王庭</p>

女帝愈发苍老了,她看着脚下的堪舆图,发觉夏国几乎吞并了大半个离阳。</p>

而夏国出现之后,天下一切都不在她的算计之中了,她心中就有些感慨的说道,“太平令,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你说的盛举吗?”</p>

太平令最近刚刚重新整合了棋剑乐府,然后就听到了南方的巨变,一下子就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第二次南下两辽的想法,一直没有动作。</p>

因为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个时候,如果北莽对两辽动手,相当于就是帮夏国吸引注意力,也让夏国更容易一统天下。</p>

太平令走到两辽的版图上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很凝重的说道,“陛下,如今夏国势大,即使我们没有动作,将来夏国也会灭了离阳,成为我们的大敌,所以,我们不应该被夏国的动作,影响了自己的计划。”…。。</p>

女帝点点头,她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总是有些顾虑。</p>

这会儿看太平令也同意了,她也就认真的说道,“那以太平令的看法,我们要不要招降一下顾剑棠?”</p>

太平令听了女帝的意思,思索了一番,马上就点头说道,“陛下这个想法好,顾剑棠怂恿赵武造反,虽然得到一个辽王的位置,却没有拿到实质的封地。如果陛下帮他坐实了辽王的位置,说不得还真的能够让他投降。”</p>

女帝点点头,很是凝重的说道,“既如此,就麻烦太平令安排你棋剑乐府的人,去接触一下顾剑棠,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想法。”</p>

太平令明白,女帝的安排很合理,只有他们棋剑乐府的人经常游走四方,所以才可以悄无声息的接近顾剑棠,而不被别人察觉。</p>

他琢磨了一下之后,就很凝重的说道,“陛下,那顾剑棠已经是辽王了,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谈的底牌了啊。”</p>

女帝担忧的也是这个,她盯着两辽的位置很久,然后才朗声说道,“我可以认他作为义子,让他做辽皇,只要年年给我北莽纳贡就行。”</p>

太平令知道,这是北莽给出的最好的条件了,也就很恭敬的说道,“是,陛下!”</p>

……</p>

两辽,辽王府</p>

被赵武过河拆桥的顾剑棠,已经回到了两辽,他知道这里才是他的根基,即使不是他的封地,也是一样的。</p>

所以也没有在太安城的辽王府多待,就直接回了两辽,把太安城留给了赵氏皇族。</p>

结果他刚回了辽王府,就见到了北莽棋剑乐府的一个剑客洪敬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秦:我靠读书入圣,开局召唤大雪龙骑!

黑的蚂蚁

御兽:我的兽宠可以无限加点

屹立

捕快凶猛

二月树

恋上青梅这件事

转角吻猪

长安之上

迪巴拉爵士

无上武仙

隔江听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