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楚忆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四章 郢都一游,故楚忆歌,故楚忆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郢都的规模很大,城墙周围三十余里,城墙四周开着八孔高大的城门,城门一般为两门墩,三门道。八孔高大的城门之中,有一孔名“棘门”,这是郢都的特色,为天下其他任何都城所不具。屈原来到棘门之前,伫立瞻仰,心潮激荡。他知道,楚都之所以要设棘门,是为不忘先人创业之艰难。西周时,楚人立国于山林之中,连城池也没有,只有由荆棘围绕的寨子,“荆”由此而得名,故世称“荆国”、“荆人”。
“荆”和“棘”虽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它们却总是杂生而竞长。楚之先人曾长期生息于荆棘丛生之地,被后人奉为楷模。后世有书记载道“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由此屈原猜想,楚都设棘门,也许是为了禳灾。桃弧棘矢,即以桃木为弓,以棘枝为箭。在古人看来,棘是一种神物,将国都的一个城门命为棘门,似有借以禳灾避祸之意。荆也是一种神物,故重要的旗帜,多以荆为柄。诸夏也有这个风俗。
棘门之外还有“茅门”,因其以灵茅苫顶而得名。茅门之内是祭祀先祖之灵和社稷之神的场所,它是圣地,因此不得驱车过其门。屈原来到门前,弹衣正冠,十分虔诚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招来观者若堵。行礼间,屈原面前浮现出了庄王执法如山的一幕。
当亲自见证2300年前这个地方的盛况,再联想起曾经繁华都城在2000年后历尽朝代更迭化为荒丘,杂草丛生,墓地纵横。
楚国800年历史里曾经多次迁都,熊绎始居于丹阳(湖北襄阳老河口),后楚文王(一说楚武王)自丹阳迁郢都(湖北荆州),楚昭王自郢迁鄀都(湖北襄阳宜城东南),楚惠王曾居于鄢都(湖北襄阳市宜城),直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都(河南淮阳),后还有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和寿春(安徽省)
自楚文王从丹阳迁到这里,郢都成为国都历时了400余年。晏子见的是楚灵王,楚灵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41一529年,当时的国都正是郢都。由此可见,当年山东汉子晏婴作为齐国大使应该来过这里。不觉间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突然昭月撞进了某人的胸膛,前面的屈原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还转了过来,又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猛的后退还没站稳险些摔倒被屈原拉住了手臂。“灵均,怎么了?略有些尴尬,道了声谢”
穿过繁华的街道看到城门。《哀郢》中提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当然这是后话,屈原被放逐时走的水路回顾的龙门应是纪南城的东水门,可通长湖、通长江,过夏首。郢都是灵均追忆一生的地方,流放至江南后至死未能回到郢都。昭月看着屈原的背影,不觉担忧起眼前的这个人,如今的灵均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现在有多少期盼,将来就有多绝望!
再往前走豪华且巍峨堪比章华台楚王宫殿。台高十丈,宽十五丈,周围是人工湖,湖岸绿树成荫。绿荫映于湖水,千姿百态;湖水清澈照人,碧波荡漾。附近的每个角落,湖滨与路旁,到处栽种着奇花异卉,在微风中倾吐着醉人的芬芳。
楚国为向列国彰显荣华富贵,经常邀请各国诸侯或文武百官来此饮酒作乐,登上宫殿高台能高瞻远瞩,客人们自然也断不了随声附和地夸奖赞美。可惜没有出入的令牌只能在宫外看看,宫殿建筑被城墙围绕,高大的城墙掩住了楚王宫的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