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比武(1),大明政客,风中的失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七年三月二十日。
江宁营的大比武开始了,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武。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军官历来都是世袭制的,一般情况下,军官家庭和军户家庭,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军官家庭,如特殊情况可世代为官,终生享受恩科优给,士兵家庭只能够世代为兵,有军功得到擢升的凤毛麟角。
大比武大练兵,这不是江宁营的创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他为军队建设钦定了四十字方针:神威精勇猛,强壮毅英雄,克胜兼超杰,奇功奋锐锋,智谋宣妙略,刚烈效忠诚,果敢能安定,扬名显大勋。这四十字的方针,重点突出了勇猛、果敢、刚毅、效忠的治军原则。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经历了数的搏杀,对军队的作用,是非常清楚的,早在洪武六年,就命令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联合制定了大练兵的管理办法,每年都要进行大比武,比武不合格的军官和军士,都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可惜到了明朝中叶,这种大比武的制度,形同虚设,早就没有执行了。
军士能够被提拔为军官,唯有建立战功一条道路,例如说戚家军,就有不少的普通军士,因为立下了战功,升任为千户、副千户的。
江宁营的做法不同了,通过大比武的形式,直接提拔为低级军官。这是第一次。
江宁营的这次大比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南京兵部尚书范景、镇守太监秦三德、守备勋臣张泰宁、应天府府尹王道直,以及应天府府丞何耀武、通判马家淦,南京两大营参将以上军官,都前来参观了。
接受到特殊邀请的,还有中兴学社的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和鹿善继等人。
江宁县县丞、主薄等官员,悉数到了江宁营。
范景身为江宁营指挥使,理所当然的主持了开幕式。
操场上,两万江宁营将士。整齐的排列,包括江宁营副指挥使孙传庭,都是站在最前面的,所有人都身着战袍,看上去器宇轩昂。
江宁营的不少将士,毕竟是经历过战火的洗礼,身上透露出来的那股气势。很是骇人,众多前来参观的人,脸上露出了惊骇的神情,这样的气势,他们很久没有看见过了。
受到最大震撼的,还是南京两大营的军官。
江宁营威名远扬。但两大营的军官,是有些不服气的,他们认为,江宁营将士不过是运气好,加之待遇到位了。将士能够吃饱穿暖,能够养活家人。一门心思在战场上拼命,若是自己带着的军士,也能够有着充足的军饷,照样能够做到。
看见眼前的江宁营将士,两大营的军官沉默了。
军人的气质,不是随便能够摆出来的,有些东西可以作假,有些东西是不能够作假的。
就说江宁营将士的站姿,就不是两大营军士可以做到的,挺胸收腹、两眼直视前方,站在原地如同钉子一样,不管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动不动,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想要长时间的坚持,没有刻苦的磨练,没有严格的军纪,是做不到的。
已经半个时辰过去了,两万将士,保持着一个姿势,整齐的站立。
再说江宁营将士的眼神、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泰山压顶都不在乎。
可以想象,若是有人要求这些将士冲锋,他们绝对不会皱眉头,义反顾。
这已经是一支劲旅了。
两大营的军官,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绝不是某些人理解的草包,他们也曾经被抽调到北方去迎战流寇,也亲自训练过军士。
开幕式定于辰时。
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天色就是阴沉的,春雨贵如油,正是农忙的季节,如果能够下一场透雨,是好事情,但对于准备开战大比武的江宁营将士来说,还是有些麻烦的。
卯时三刻,雨点开始落下来了。
站在操场上的军士,依旧保持队形。
雨很大起来了,雨滴渐渐连成线了。
操场正前方,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台,范景等人,都是站在木台上面的。
官和武将不同,下雨了,他们的第一感觉,是不是要避雨,就是两大营的军官,也想着能够找地方躲雨的,春末夏初,气候还是有些冷的,淋雨的滋味不好受。
木台的上面,有遮盖的棚子,也就是说,站在木台的中间位置,是不会淋到雨的。
但站在前面和后面,就不一定了。
范景需要主持开幕式,他站在前面,任凭雨水淋湿官服,没有动,也没有躲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