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冰火两重天(2),大明政客,风中的失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洪承畴正在陕西潼关一带。访问下载txt
朝廷为了解决剿灭流寇中间出现的事权不一、相互观望的局面,所以人们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五省军务,以期做到集中兵力、全面围剿的目的,应该说,这样的改变,取得了实际的效果,流寇接连遭遇失利,其主要力量,甚至没有围困在车厢峡。
因为陈奇瑜剿灭流寇失利,三边总督洪承畴被加以太子太保、领兵部尚书衔,统领五省军务,继续开始剿灭流寇的事情。
这个时候,洪承畴已经成为了朝廷剿灭流寇的主要军事统帅了。
各省的巡抚,不过是正三品的品秩,可洪承畴是正二品的品秩,完全可以调遣五省的卫所军士,而不必像陈奇瑜,需要与各省的巡抚协调。
洪承畴这人,确实有能力,早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三边总督杨鹤剿灭流寇,主张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时候,还是延绥巡抚的洪承畴,就敏感的意识到,流寇贼心不死,不讲信义,根不会真心投降,所以说,在剿灭流寇的过程中,大开杀戒,就连已经投降的流寇,也没有放过,当时他杀掉的流寇,多达数万。
崇祯五年,身为三边总督的洪承畴,制定了全力清剿和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方针,在河南庆阳,指挥朝廷大军,与流寇展开激战,斩杀了流寇首领杜三、杨老柴等,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被朝廷称之为西澳大捷。
崇祯六年,剿灭流寇的战事,一度不利,流寇惯于流动作战,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穷于追剿,战线拉得过长,以至于疲于奔命。没有取得有效的战绩,这样的情况下,洪承畴改变了策略,以重兵包围流寇活动的中心地带,实施重点进攻,以不变应万变,致使流寇接连败于河南、山西一带。遭受重创,不得不转入山区地带。
基于洪承畴的战绩,朝廷任命他总督五省军务,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洪承畴有些自负,大概是这些年的征伐,取得了一些战绩。被朝廷敕封为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衔之后,这种自负,就体现的加的明确了,他长期剿灭流寇,颇有心得,作战的时候。大都是按照自己的决断进行,一般不听他人的意见,就算是兵部下来敕书,他也会依旧实际情况,上书力争。
应该说,这样的性格,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是有好处的。唯唯诺诺是法指挥千军万马的,特别是面对流动性极强的流寇,战机稍纵即逝。
他曾经听说过江宁营,也知道江宁营打了几次大胜战,但对于所取得的战果,还是有谐疑的,反正各级武官员。虚报战功,领取多奖赏,期盼得到提拔的事情,比比皆是。就算是自己带领的一些手下,偶尔都会虚报战功。
好几次,他想着将江宁营收归麾下,有了这样的一支劲旅,如虎添翼,能够取得好的战绩了,不过,这样的建议,没有得到皇上和朝廷的支持。
对于苏天成,他没有什么印象,至今也没有见过这位会试会元、殿试榜眼。
苏天成太年轻了,推己及人,洪承畴认为,这个苏天成,可能是运气好,或者说背后有绝佳的幕僚,所以说立下了这些功勋,弱冠之年的年轻人,哪里有那么大的事。
总督五省军务之后,洪承畴暂时忘记了江宁营,手里掌握这七万多朝廷大军,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了,依靠着这七万人,一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的。
当然,有一件事情,洪承畴还是承认的,那就是江宁县上缴了朝廷大量的金银,朝廷能够勉强保证剿匪所需要的开销,因为军饷基落实了,自崇祯五年以来,各地卫所很少出现军士哗变的情况了,这是苏天成最大的功劳。
所以,在洪承畴的眼里,苏天成是理财的好手,毕竟出身商贾之家,可能从小就接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
流寇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的事情,洪承畴知道了,率领主力西出潼关,准备倾尽全力,剿灭流寇。想不到流寇在荥阳召开会议之后,开始分兵作战了。
洪承畴匆匆赶到河南的时候,流寇早已经离开了河南,一部分兵力进入南直隶,一部分兵力返回陕西,一部分兵力进入了山西。
洪承畴掉回头,对付进入陕西的流寇,他认为,流寇的精锐主力,一定会折返陕西,那里毕竟是流寇的发源地,至于其余的两股流寇,不过是想着分散官军的注意力。
几天之后,洪承畴发现了不对,他跟着到了陕西,传来的情报,却说流寇进入了湖广。
在兜圈子的过冲中,洪承畴内心愈发不安了。
皇上如此的信任,他上任之后,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一个大胜战,如此一来,也能够表现出来,自己是有能力胜任的。
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抓不住流寇的主力。
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兵部的加急敕书。
高迎祥等流寇首领,率领二十万人,进入南直隶之后,东入凤阳府,直接攻打中都凤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