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民心,我披马甲养成了宿敌,江涵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宫里又乱作一团,裴诗淮被遣散回慕王府,偷得浮生半日闲。
次日早朝,百官列队站在兴和殿,福山站在龙椅一侧,例行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徐轶身上装着一封早已拟好的奏折,他站在大殿之下,缓缓翻动衣袖。
“皇上,臣有事启奏。”
沙哑微弱的声音响起,太傅头发早已花白,他身形佝偻,颤颤巍巍递上一封写好的奏折,双手放在了身前。
安孝帝同样老态龙钟,早朝成了每天最耗费他精力的事情,他打开折子,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质问百官:“城外郊区疫情严重,死伤无数,为什么你们平时总是一笔带过?”
大臣们大眼瞪小眼,各自无言,最近边防战事吃紧,军费耗尽,国库亏空,户部短银,粮食短缺,安孝帝夜夜发愁,没人想再给他添堵。
何况不怪官老爷们不禀报,官场上一级一级瞒报,到了天子耳中便成了问题不大。
大殿上鸦雀无声,安孝帝忽然开口:“听闻赵启平干的还不错,这次多亏了他替朝廷挽回了声誉,是吗?”
天子发问,百官一声不吭,大殿上落针可闻,隔了半晌,户部主事往前迈了一步,为安孝帝祥述了此次盛平城外的疫情。
安孝帝闭着眼睛听完,抬起了头,他现在干什么都是慢腾腾的,声音比起先前中气不足,“真实情况怕是比你描述的还要严重吧,你们长本事了,竟然学会瞒朕,美名其曰怕朕……怕朕烦扰,其实是一个个的尸位素餐。”
大臣们劈头盖脸挨了一顿骂,个个站得无比乖巧,渐渐的,有几个勇士站出来打马后炮,内容无非是皇上莫慌,现在局势已经稳住,疫情逐渐消散。
“先不说朝廷的脸都快被你们丢光了,谁要为那些冤死的百姓负责,如果不是赵启平,还要再死多少人,这事还要压多久。”安孝帝抓着龙椅的把手,额角和手背青筋暴起,而他的语调听上去仍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低低沉沉,福山知道,他动怒了,勃然大怒。
安孝帝的一番话一出,太子立马偏过头给几个人使眼色,皇上对赵启平的印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此时不求情,更待何时?
于是,以太子的老师太傅为首,几位老臣顺着安孝帝的意思夸了夸赵启平。
太子在朝中的人缘乏善可陈,孤家寡人一个,常常四面楚歌,帮他说话的几个人要么是看着他一路长大的老臣,要么是真的敬佩赵启平的为人。
安孝帝把玩着手腕上的佛珠听大臣们发言,忽然开始点名。
他首先点的是四皇子徐谦殷王的名,安孝帝拖着略微沙哑的嗓子,问他怎么看。
殷王一愣,有点发懵,不懂赵启平的形象为何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这还了得,忙说了几句他的坏话,顺便踩了一脚太子。
安孝帝拨弄着佛珠没说话,不一会儿又问五皇子徐宸洛王,你又怎么看。
洛王不像殷王缺心眼,顺着安孝帝的意思夸就完事儿,说赵启平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是国之栋梁,百姓之福,稍微夹带私货提了一句如果为人再正派些就好了。
安孝帝闭着眼睛听,不知是听进去了还是没听进去,沉默半天睁开眼睛看向殷王。
“作为一个王爷,要懂得体恤百姓,体察民情。”
话不重,但殷王一听风向不对,汗都下来了,忙跪下认错,搬出从小到大不变的模板,战战兢兢背了一段套路文。
安孝帝冷哼了一声不搭理他,转而望向殿内,“我找人查了一下赵启平,为官清正廉明,但最近他因为受贿停职,还和太子有关,太子,是不是你的问题?”
被点的人紧张兮兮,别的人看热闹,徐轶不动声色地松了一口气,似乎事情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他把袖中的奏折轻轻推了回去。
太子肃然:“儿臣冤枉,儿臣和赵大人之间并没有不正当交易,赵大人和太子妃是表亲,我们之间是正常的亲戚往来。赵大人的人品众人皆知,他送进东宫的全是家乡特产。”
“那你们更应该避嫌。”安孝帝往后一靠,貌似也松了一口气,“行了,赵启平这次做的不错,但朕不赏他,让他长长记性。”
太子连连道谢,情绪激动,安孝帝看了他一眼,有什么话想说,又什么都没说,半眯着眼睛让福山继续。
下了早朝,有人欢喜有人忧,殷王和洛王平时互相看不顺眼,好不容易默契一次,今日齐齐吃瘪,却也不惺惺相惜,出宫门的时候还不忘互相损对方几句。
徐轶从他们旁边经过,两人面面相觑,都为今天的事情晦气,徐轶一身轻松,回头望看见兴和殿笼罩在金灿灿的阳光中,下了早朝后他去了将军府,和萧雪巍商量边疆的攻防。
正事说的差不多,萧雪巍最后喝了一口茶,问道:“听说你这几天为太子的事奔波?”
静默片刻,徐轶道:“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