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少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强国之道,回到大明做藩王,燕南少侠,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又有官员站出来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启禀殿下。若是军士吏民皆可以上书言事,那殿下这里每天会收到很多的奏折,岂不是太烦累了?

况且,常言道上贤下愚,殿下这么做,会不会打乱我们肃藩的秩序和纲纪?”

这位官员一看就是个深受四书五经洗脑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自认为在坚持孔子的圣人之道,但其实早就偏离了圣人之道不知道多少公里了。

孔子讲有教无类,只要是人才就行,何必分得那么清楚?

当然,朱桂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处罚他,他早已经下令肃藩所有的人都可以向他提意见,确保言路畅通。

今天若是因为这个人的意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处罚他,那将来就没有人敢给他提意见了。

如此以来,肃藩的言路必然堵塞,很多事情他就不会知道,耳目被蒙蔽,将来说不定得出大乱子。

这可是亡国之君的路子啊,寡人坚决不能走这条路。

朱桂脸上露出了一丝丝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而是淡淡地说道:“这位爱卿为寡人着想,寡人也很感动。但是,寡人既然身为这肃藩之王,就应该尽职尽责发展好肃藩,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累不累呢?

我父皇每日日理万机,处理的公务不知道要比寡人多多少,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都不说累,寡人还不到二十岁,怎么能说累呢?

至于你说的社会秩序问题,寡人不敢苟同,昔日汉高祖刘邦帐下的文武贤臣,有几个不是出身寒微。

不说别的,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刘敬还只是个戍卒,刘敬想要向刘邦提建议,刘邦不顾他们二人身份的天差地别,依旧召见了他。

最后,刘敬向刘邦建议迁都长安、和亲匈奴、迁徙关东豪强到长安强干弱枝,这几条建议刘邦都采纳了,最终保证了西汉度过了前期的不稳定时期,而后有了四百年江山。

刘邦身为皇帝,尚且可以礼贤下士,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寡人只是一方的藩王,又岂能摆臭架子,将出身寒微的贤才拒之门外呢?”

这一番话说得群臣佩服不已,包括刚才给朱桂提反对意见的人也佩服地五体投地,纷纷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领命。”

李景隆听到朱桂的这番话不由地暗暗心惊,看来这个肃王的志向不小啊,不仅热衷于开疆拓土,还处处向刘邦学习,刘邦是什么人天下人都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古代的人权虽然没有多少保障,但是给人定罪还是需要真凭实据的,尤其是这种谋反大罪。

向朱桂这种只是吹捧了几句刘邦算不得谋反,这如果也算的话,那天下人就不要谈论历史了。

造反必须得有实际行动才算,比如私藏甲兵,割据城池等等等等。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这样的罪名任谁也不敢按到朱桂的头上,原因很简单,谁让人家的老爹是朱元璋呢,你随便栽赃一个藩王,你看看老朱会不会剥了你的皮?

所以,即便朱桂这么说也算不上图摸不轨,朝廷知道了也不会怎么样,但是他这个人不安分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了,李景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利的情报,他打算散了值就回去给朱允炆写密信,提醒朱允炆当心朱桂。

不管效果怎么样,这也算是他对朱允炆表的一次忠心,相信朱允炆会记住他的好。

等朱允炆熬成了皇帝,自然会回报他现在的忠心。

朱桂见选拔人才的这个决定通过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这个议题他也是思考了很久的,也曾经犹豫过,但是经过仔细的权衡,他还是决定现在提出来,并且尽快地落实下去。

朱桂洒了一眼站在大殿内的诸位大臣,然后淡淡地说道:“诸位臣工,我肃藩地处偏远,周围都是强敌环伺,说到底还是要以武立国。关于加强我国武备这件事,不管怎么做都不过分。

因此,寡人想要召开武科考试,考中县学的称为武茂才,考中郡学的称为武举人,武茂才与秀才一样,免其赋税徭役,并且见到县令可以不跪,考中武举人的,寡人要挨个召见,量才授职。”

武举考试最高的是武状元之类的,但是那是朝廷的礼制,他现在还不敢僭越,先把最高级别定位武举人,以示比朝廷低一级,能考中举人的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放在军中锻炼锻炼就可以提拔使用。

这一条意见没有什么大问题,既然要以武立国,那重视武将的地位也无可厚非,朱桂见群臣没有异议,便又说出了他的下一条建议,道:“此外,我肃藩地处偏远,如果有战事,只是指望着别人支援是不现实的,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咱们要想在这一带立足,首先自己要强大,我们现在的人口确实很少,但是人口少也不一定没有战斗力。草原的人口也不多,为什么他们却始终能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

那就是他们人人能战,全民皆兵,他们战士从小就弓马娴熟,一旦有战事,拉出来就能打仗。

而我们的百姓,从小只会种地,一旦有了战事,就只知道东躲西藏,不敢反抗。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百姓胆子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的本钱,朝廷禁止百姓丝绸弓弩,即便是弓箭也有限制。如此以来,一旦异族入侵,百姓们拿什么反抗呢?除了逃命还能做什么?”

弩在古代是一种杀伤力很强,而且精度也很高的武器,很适合步兵使用,自秦朝以来,非常受到中原王朝的青睐。

而且,弩对骑兵的杀伤力也是很客观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就用连弩打的曹魏的骑兵闻风丧胆。

但是,这些王朝大部分时间都是禁止民间私藏弓弩的,因为弓弩在火器出现之前就是最犀利的武器,皇帝怕百姓的力量强大会造反,所以一直都在禁止民间私藏弓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有一个末日避难所

向天流

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漫愈

李坏小说

你们的兔子

网红雇佣兵?住口!咱是打工人!李坏

你们的兔子

女巨人也要谈恋爱

阿晨小可爱

小小庶女竟作妖

雅兰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