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二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1章 我的患者,我负责,首席国医,江门二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风之名的由来,最早是《黄帝内经》里面,不过对于中风这个说法,在唐宋前以外风为理念。
也就是说唐宋以前的名家,都认为中风来源于外风。
而从宋朝以后尤其是金元四大家开始,便开始重视内因,也就是内风。
江飞判断王太行的老妈是类中风,而非真中风,区别就在于真中风来源于外风,而类中风则是内蕴化风。
这一点元代的名家王履在他的著作《医经溯洄集》有说明。
王太行的老妈这个类中风的成因也比较复杂,但也很但一。
复杂在于类中风多样,但主要就分为三种,一种为虚,一种为实,还有一种虚实掺杂。
精血损耗,肝肾阴虚这个多数虚证,而肝阳亢热,化火内风,夹着痰淤这是实证。
所以王太极的老妈这就是实证。
至于什么中经络,中脏腑的区分,说起来更加的复杂,更难以令人理解。
对于这种中风,类中风的病,需要做的还是以虫药为主,进行抽风祛风除热。
钩藤七钱,广地龙五钱,菖蒲三钱,远志肉两钱,生山楂十钱,怀牛膝三钱。
豨(i)莶(ian)草十钱,珍珠母三钱,石斛(川)三钱,生地黄五钱。
黛蛤散三钱(包),炙全蝎粉半钱,炙僵蚕三钱。
江飞把这些药开完了,之后望着赵承业,因为赵院长正盯着自己开的药方。
“院长,有何高见?”江飞笑着问他一句。
赵承业可以算是中医,也可以说是西医。
但赵承业更擅长治疗的其实还是幼儿科,只不过他是院长,所以很少看病。
不过赵承业偶尔也会每个月固定有那么一两天,在儿科开诊室看病。
“没啥高见,你说了算。”赵承业摆手摇头。
他哪里有什么高见?尤其是在江飞面前,更没有高见。
他只是觉得江飞开的药,这一次温和了不少,比起以前用药七八十钱的石膏,几十钱的附子,真的温和太多。
江飞又仔细的斟酌一遍自己开的药方,这里面的君臣佐使,配伍是不能错的。
钩藤,广地龙以及珍珠母用来平肝潜阳,其中君药钩藤不能被抢风头,所以三味药里面它的剂量最多。
全蝎,僵蚕用来息风定痉,开窍通络,对语塞语障,偏瘫,肢体发颤,都有积极意义。
生地黄,石斛是养阴生津药,滋养肝肾。
石菖蒲用来开窍慧,化痰理气,活血。
黛蛤散,豨莶草,都用来请化痰热,除燥除烦。
这样的一个方剂,是最合适的。
“好了,先抓十剂药,你来一趟县城也不容易。”
“回去每天三饮,早中晚各半碗,一剂药一天。”
“十天之后,如果觉得用药有效果,你老妈情况有所改善,你就争取把你老妈带过来,当然也可以不带。”
“给,去抓药吧。”
江飞把处方单递给王太行,让他去抓药。
当然江飞手里还保留着一份药方,用来作为证据,以备后患。
“谢谢江主任,谢谢您。”
王太行再三感谢,之后小心翼翼的收好药方,往外走。
刚走到门口,他把药方塞到大衣口袋里面,猛然挺住了。
“哎呀!”
他忽然惊乍,猛的一拍手,紧接着转过身来,从兜里面取出一张纸。
“我们镇卫生所的大夫,把我老妈的脉诊和舌诊都写在纸上了,我给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