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饺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汉末小粮官,大饺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季轮回不休,日月起落不停。
当秋风从和煦变得渐渐凌冽,吹得人抬不起头,冬天也就快要到了。
距离大汉第一次科举取材刚刚过去半个月,整个司隶因王垕那首《偃师洲头》而兴起的文华之风也减弱了几分。
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的上榜进士都正式进入大汉朝廷之中,仅半个月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状元徐庶进入尚书台成为两千石曹尚书,主持大汉司法诉讼事务,仅四日便清理了司隶积压了十年的陈年旧案,抓捕遗落犯人两百多名,释放被误判贬为城旦者四百余人;
第二名法正被王垕拉入偃师折冲府,接替曹丕成为偃师折冲府右翼都尉,一日完成全部交接事宜,三日厘清偃师折冲府五千户户籍顺便记下每个人的资料,五日学通全部偃师公开的技术资料,惊得马钧口吃都好了大半;
第三名孟达入中领军负责军中法度,十日就辞退不按时点卯的军官二十八人,其中还包括一名曹氏子弟。韩浩称赞他有名将之风,调任身边为副将,成为最快被授予偏将军的职位的军中将领。;
第四名陈矫接替了国渊原来的职位,成为新的尚书台吏部曹尚书,第五名徐宣则接替陈群成为民曹尚书。
其他进士也进入朝廷各部门“实习”。这些通过考试获得机会的进士十分努力,大部分不到半个月就大多熟悉了相关事务,就连最后一名孙山都是如此,他觉得当官比考试容易多了。
这些进士的表现让曹操、荀彧更觉得考试取材是有道理的,对比之下那些混日子还整天觉得自己出身好的官员就有些不够看了。
这次考试还让一些相关人员的职位发生了变化。
国渊因功升任少府丞,成为真正的千石级官员。
陈群升任尚书仆射,也是千石级官员,成为尚书台荀彧下的第二人。
曹丕也因半年来“屡立”功勋升任偃师折冲府折冲校尉。
沮授则被授予折冲将军的高职,负责协调司隶诸郡建立新的折冲府。
王垕也由司空府掾属也升任司空府司直,接替了之前杜畿的位置,议郎和军师校尉的职位暂时没有变化。
其实王垕和沮授暂时都还是管理原来的事务,但很明显曹操希望偃师折冲府能掌握在曹姓人手中。两人都是明白人,自不会有什么不满。
沮授本就是因为理想才上了王垕的贼船,现在既然下不去船,那就好好工作,理想看着有些远,但万一实现了呢?
王垕就更简单了,升官总归是好事,至少工资更高了。
但也不全是好事。科举毕竟还是动了士族的蛋糕,那些反应过来的士族官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辞官潮。
短短三五日光景就有七八十名官员离职,校事府抓了一批人后还发现袁绍方密探的身影。
但这次朝廷没有挽留这些官员,曹操盛怒之下还言道:“谁想走都可以,但以后就不要想朝廷再向他们敞开大门。”
由于离职的官员太多,一些政务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影响。
还好有刚刚完成阶级转化的两百多名进士顶了上去,他们填补上大量官员离职的空位,使得政令通达恢复了一些。可即便这样也比不过大量离职官员造成的影响。
这些离职的官员很多都是司隶本地士族,他们的回到地方,还导致在司隶准备推行的府兵制迟迟打不开局面。
沮授以折冲将军的名义要求偃师附近的巩县、平县、缑(GOU)氏三地官员配合建立折冲府。
但这次的辞官潮波及到这三个县,不仅县令辞官了,连县属的曹官都走了个七七八八,一时间三个距离大汉国都不过几百里的县居然进入了无/政府状态。不要说折冲府了,那里连基本的政府维持都快散架了。
偃师折冲府和在偃师附近驻兵的中坚将军张辽立刻带兵接管了三县。
但更多的地方还是陷入了混乱,如果没有足够官员接管这些无主的县衙,大汉对司隶的统治将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紧急下令韩浩带中护军,乐进带游击营连同张辽带中坚营前往接管雒阳周边县城,雒阳更是大门紧闭进入战时状态。他又急招郭嘉、王垕、卫觊、陈群等司空府属官连夜议事。
更是在半夜便将以荀彧为代表的拥汉派官员请到司空府,开诚布公的商议一旦和司隶士族全面决裂,朝廷何去何从。
王垕没想到前几日朝廷还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形势居然会急转而下。他低估了科举制对既有利益者,尤其是司隶本地士族的冲击。
这些司隶本地士族可能没有几个像弘农杨氏一般能够四世三公,但他们长期把持着底层官员,有些官职甚至被某个小士族把持超过百年。
这些小士族没有眼光能够提前看到科举对他们的冲击。但在科举之后的半个月,他们可是确实的感受到了这些进士的厉害,如果朝廷再搞几次科举考试,这朝廷之上哪里还有他们的活路。
诚然,大汉有三互法,官员不能在本地当官。
但不要忘了,大汉是个人情社会,利益交换总是存在的。太守、县令可以不是本地人,但他可以利用手中的职务便利提拔本地士族,这就是是那些大士族的子弟总是能很容易的举孝廉、举茂才的原因。
等他日,太守、县令回到自己家乡,他也会好好的和来到家乡的太守、县令合作,好让他的子弟受到举荐。
但现在科举制绕开了这种人情世故,将一种在汉末这个时期几乎可以算是绝对公平的取材方式展现在所有人视线之中,那些士族怎么可能不警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