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神狂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一章青花釉里红,我的系统不正经,疯神狂想,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康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工艺,有所恢复和发展,发色成功的制品见多。
而雍正时期,则是这种釉下彩工艺,最为成熟稳定的时期。
传世的雍正青花釉里红器,大多呈色鲜艳稳定。
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虽然制作较多,但釉里红的显色技术开始退步,到清中晚期则又走向衰落。
从这里就能知道,青花釉里红是很难烧制的,其原因也不止是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料的冲突,因为就算是单独的一种釉里红,也很难烧制成功。
这里看的就是烧窑技术,而陈文哲最不怕的就是烧窑,因为他有大师级烧窑技术。
原来他没有意识到烧窑技术这么重要,但是通过一次次开发,获得的烧窑技术越来越全面,他才发现,这才是根本。
这一次,他只是想到了要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就再一次获得了大量的烧窑技术。
烧窑,怎么烧是一种技术,控制温度是一种技术,而怎么通过控制温度,让窑内器物,或者更加准确的说,让窑内的彩料怎么发色,就更是一种绝顶技术。
在烧制青花釉里红这里,主要是控制铜花的烧制。
铜花,也就是氧化铜,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如用氧化焰烧成时呈青绿色,只有用还原焰烧成时才能呈红色。
在还原气氛下,彩料中的氧化铜,被还原成了氧分比例少的氧化亚铜,或不含氧的纯铜。
与同为使用氧化铜做着色剂的高温红釉一样,釉里红的红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是“以纯铜细小粒子呈悬浮状态存在的,铜的微粒直径只有大约为千分之九毫米左右,近似胶体,颜色与普通金属状态时不同”。
这种胶体“在极细小时呈黄色,稍大就呈红色,更大些时又呈青色”。
因此,为了能使氧化铜还原成合适的呈红色的纯铜细小胶体,烧窑时对窑内火焰的性质和还原气氛用时的长短的把握,就显得十分关键。
即在烧窑过程中的彩料,当还原作用适合时呈红色,过度会使色调发暗。
在用中性焰或氧化焰烧成时呈紫、青、绿色;
如未能完全熔融,便呈灰鼠色乃至暗紫色。
若熔融过度,便褪色成为橙黄色或白色。
此外铜在800℃以上,有易流动和挥发的特性。
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与面釉熔融,并通过釉泡溢出体外。
因而,现出红色只要少量的铜就够了,当铜的掺和量在0.5%以下时,所出的颜色最好。
所以控制好彩料中铜的含量,也十分重要。
而烧成温度对釉里红的显色,也有很大影响。
温度过高铜全部挥发,温度过低则釉面发濛,红彩不能显现亮红色。
一般温度在1200℃以上比较合宜,最高不能超过1280℃。
为了避免铜的挥发,烧成中高温阶段不宜时间过长,故烧窑时窑位的选择也极有关系。
可见釉里红的制作,从彩料的配制,到烧窑时火焰的性质,温度的高低,还原气氛的用时,甚至窑位的选择等种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制品能否呈现纯正的红色产生影响。
7017k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