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间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626密谋,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27章 626密谋</p>
不是魏广德过分小心,而是他确实看不透徐阶所想。</p>
虽然保住高拱肯定是第一要务,不过因为他也不喜欢高拱,所以他在吏部就着手做一些准备,更多的还是为了防止徐阶在打倒高拱后,继续对他们出手。</p>
届时,只需要对徐阶的门生来上几个“不称职”的评价,徐阶就应该要主动求和。</p>
朝中官员这几日最热衷议论之事,莫过于涂泽民的请求开海奏疏。</p>
从知道消息后的不屑诋毁,到第二日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前往通政使司递交奏疏反对奏疏,让许多京官都感觉到官场的难混,真的是缺乏信任。</p>
想想当天的时候,大家都在说有首辅大人坐镇,断不会让涂泽民宵小得逞,一副毫不关心的样子,结果回家就开始奋笔疾书,连夜赶着写奏疏。</p>
大家都是混官场的,能不能有点最基本的信任。</p>
经过连续两天密集上奏,该出手的也都已经出手,而宫里却一直迟迟没有消息传出。</p>
到现在,通政使司的书吏们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因为经过那两日的疲于应付,现在总算清净下来了。</p>
虽然还有人来此递上奏疏,但总归不像前几天,排着队递交,让他们这些抄写人员散衙的时候手臂都抬不起来。</p>
“参议大人,这是两广总督、右副都御史谭纶谭大人的奏疏。”</p>
今日在此值守的是通政司右参议,驿差把信件送到通政司就算完成任务,办理好交接就离开了,接收的书吏则把东西交给参议大人处理。</p>
“哦,我看看。”</p>
参议接过书吏递来的盒子,检查封漆后才打开,拿出里面放置的奏疏,展开看了一眼,就眉头一皱。</p>
只看开头,他就知道这封广东送来的奏疏,其实就是声援福建巡抚涂泽民的。</p>
咂咂嘴,心里有些感叹,好容易松闲下来的日子,怕是又要到头了。</p>
把手里奏疏递给身旁的书吏,“拿去抄录登记,完了我送到后面去。”</p>
总督奏疏,他也不能拖延,得尽快交到左、右通政或是通政使大人手里。</p>
至于明后两日可能再次出现的风暴,反正和他没关系,这些奏疏也不用他来抄写,都是这些书吏来做。</p>
身旁书吏接过奏疏,很快就在自己书桌前开始抄录起来,很快他就知道要糟。</p>
等他这边抄录登记送到参议大人手里,参议大人也没有片刻停留,拿着那本奏疏就往后堂去了。</p>
“唉,最近的日子没法过了。”</p>
“怎么了?”</p>
“两广总督谭纶刚才上奏疏,支持福建开海。”</p>
“什么?那不是又会引来许多反对的奏疏?”</p>
通政司内,一帮书吏长吁短叹,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摊上这事儿。</p>
经过两天冷却后的京城官场,在谭纶奏疏内容传开后,又一次被点燃。</p>
连着两位封疆大吏先后上奏请求开海禁,让许多京官开始察觉到一丝不对劲的地方。</p>
莫不是福建那个地方有人搞串联吧。</p>
若是涂泽民那会儿没人注意,但是当谭纶奏疏抵京后,很快就被人注意到,谭纶就是几年前的福建巡抚。</p>
虽然之后他又出掌陕西、四川等地,最后到了两广,可毕竟和福建那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两人分属两地,数天之内先后上书,要说事前没有联系,背后无人推动,傻子都不会相信。</p>
毕竟这是什么时代,通讯方式极度落后,能够让两地封疆出面支持,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p>
所有人的眼睛,在这个时候都不自觉盯向内阁。</p>
而这时候徐阶值房里,他也正面对桌案上谭纶的奏疏在愣愣发呆。</p>
别人能想到的事儿,徐阶怎么可能想不到。</p>
要说涂泽民的奏疏是无心之举的话,那谭纶这封奏疏的到来,其实就显示出这是有人在背后推动此事。</p>
能让涂泽民、谭纶付出行动,这人在朝中地位应该不低。</p>
不是自己做的,李春芳也没有这个魄力.</p>
念及此,徐阶不得不把幕后推手想到高拱身上,难道此事是高拱在推动?</p>
如果真是高拱,那皇帝那边肯定早就说好了,隆庆皇帝这个时候稍显扭捏的作态,那就是故意为之了。</p>
放任官员反对,从中选择支持他的人?</p>
徐阶这个时候不得不考虑此处,会不会就如同当年掀起“大礼议”一样,嘉靖皇帝就是静静躲在幕后,观察朝中百官的表态,最后反对他的人不得好死,而支持他的人则是高官厚禄。</p>
隆庆皇帝有他劳资的魄力吗?</p>
高拱敢和整个朝廷对抗吗?</p>
无数的问题不断在徐阶脑海里盘旋,他也有点吃不准。</p>
到他这个岁数自然清楚,虽然文官集团掌控了这个国家,可最终的大权终究还是在皇帝手里。</p>
皇帝下决心要做的事儿,大臣不管怎么反对都很难奏效。</p>
对皇帝来说,不过就是把几个不听话的职位换人,换上听话之人。</p>
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缺乏这些钻营之人,否则当年杨廷和何以败的如此惨,直接被准了致仕奏疏。</p>
按照当时杨廷和的影响力,应该是百官罢朝对抗皇帝才是。</p>
但是官员们一开始说的好好的,可事到临头时还不是为了各自的官位退缩了。</p>
之后的左顺门之变,不过是权利斗争中杨家最后一次反扑。</p>
左顺门前血迹,不过是清楚地表明了皇帝的旨意是不能被逆转的。</p>
尽管那时候,做为外宗继统的嘉靖皇帝不过才上台三年,地位其实还算不得稳固。</p>
徐阶微微闭眼,现在的他可经不住这样的风波,自己不是一个人,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p>
想想杨家最后的结局,致仕后的杨廷和在世宗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被削职为民,最后在哀痛中死去。</p>
他的儿子,被称为天才的杨慎更是客死异乡,徐阶有点怕了。</p>
那些当年的事,他就是亲身经历者,只不过做为新进翰林编修并没有被杨家重视,侥幸没有被叫去左顺门,否则后果难料。</p>
徐阶不想去做第二个杨廷和,当初他想着利用高拱对隆庆皇帝的影响对他发动致命弹劾,可若是隆庆皇帝也是和先帝一样的人,只怕是会引火烧身。</p>
徐阶有了退缩之意,这是严嵩倒台后他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p>
只不过,以他和高拱的关系,还有机会调和吗?</p>
高拱是什么性格,徐阶早已经掌握,睚眦必报之人,退缩未必就能有个好。</p>
继续下去,但最后还是过不了皇帝那一关。</p>
“老师。”</p>
正犹豫不决间,张居正走进了值房,在他身前深施一礼,口中喊道。</p>
“来了,这个你看看。”</p>
徐阶快速收回心神,把谭纶的奏疏递给张居正。</p>
张居正接过快速看完,眉头就是紧皱,随即看向徐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