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章 统一天下,红楼从辽东开始,键盘战斗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清安看的十分清楚。
所以主动放下皇权的部分权利。
选择顺应时代的潮流。
既然有了新的内阁,出台各种律法就是理所应当,无人能拿出理由反对。
不久后。
内阁经过唐清安得同意。
先后任命贾雨村为兵部尚书,张琪为户部尚书,周士昌为工部尚书,顾道初为吏部尚书。
其中只有张琪是朝廷原来的官员,其余三人都是金江镇出身的官员。
此举。
说明了新内阁对唐清安的支持和回报。
双方之间的磨合,越来越娴熟,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现在还不能做什么。
基于此。
唐清安又提出新设商部。
明初百事俱废,北方人口凋零,土地荒漠化,当然以重农为主,促进人口的增长。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只以农为主当然不符合潮流。
新学有提倡人人人格平等,那么传统的士农工商就要被淘汰,所以商部的组建。
下面的官员什么态度不提,新内阁选择了支持。
商部第一任尚书,为原海外司司长郑国良。
冯和开始主动做事,提出要恢复督察院,并且以事实为主,扭转原本的浮夸之气。
唐清安支持了冯和。
不久。
在新内阁的安排下,朝廷重建督察院。
督查全国。
又新设司法部,按照新学思路,重制全国新法。
一步一步。
大周还是大周。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大周恐怕要灭亡了。
本来应该是剧烈的波动,竟然有些波澜不惊,让人们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反对吗?
那又反对什么呢?
难道要反对新学?
反对人人平等?
反对控制皇权?
……
实干为主的官员们,无法提起反抗的力气,反而埋头做事。
可越是埋头做事,岂不是又加速大周的消亡?
他们百感交集。
当然。
也有人反对。
包括刘一儒。
不光是文人们,还有遍地的旧武人。
可以一路杀过去。
但是没有这个必要。
早两年结束国内的战事,虽然会让以后的治理困难些,但比起耽搁几年的战事的影响又算的了什么呢。
一个地方只要经历过战事,那么此地多年的人口和经济就会化为灰尽。
想要重新恢复站前的原貌,至少要十年之功。
流民已经破坏了地方的大户统治力,继续战乱下去,地方所剩不多的元气,恐怕就彻底消亡了。
犹如一个人。
一个月不吃饭只喝水,会大伤元气,但是调养一段时间也能恢复。
可是超过了一个月。
大部分人就会饿死了。
现在的大周,正处于饿了一个月的状态。
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但还算活着。
可要是得不到恢复,那么人口就会几何倍的死亡,经济和风俗文化也会败亡殆尽。
那才是得不偿失的,多年的努力都恢复不过来。
因此。
除了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的人,唐清安都给予了认可。
任命王子腾为扬州节度使,贾赦为徐州节度使,谢鲸为淮安节度使,刘明先为固原节度使,李坚为宁夏节度使,马方为石柱节度使。
任命粤海将军邬维为南海水师督军等等。
以上都是金江军目前控制之外的地方。
其余最早归顺的将领,例如北镇节度使李长松,辽西总兵刘英,三大营总兵官等等,都保留了军制。
差一等的投降将领,例如程之信败亡后,他的手下将领朱振杰,宁隆雄等,以及流民军投降的将领等。
由各军司编练去除老弱病残,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士兵,只保留遵守军纪的精兵加入金江军。
朝廷的任命抵达后。
王子腾第一个响应,竟然主动去京城拜见卫王。
贾赦虽然没有去京城,但是贾府的大观园,他是同意让给唐清安的,说明他并没有抵抗之心。
于是也改换了旗帜门庭,放开自家的大门,允许朝廷新的官员进入金陵一带。
虽然还控制着军队,但是行政上已经放弃。
第二年。
精兵简政后。
金江军的番号取消。
原金江军,三大营,辽西军,北镇军,归顺流民军,程之信部,浙兵,川兵……
各镇的新合军。
最终还是保留了五十万精兵。
然后就是遍布全国的乡兵,民兵,地方军等等,至少有上百万军兵,其中包括贾赦他们手里的军队。
分为甲,乙,丙三等。
丙为民兵,乡兵,由地方州县组织青壮,每半年集训半个月。
乙为地方军,维护地方治安。
甲为营兵,用来大军作战。
全部统一称为卫。
由兵部,武军都督府共同管理。
甲字军。
每军一万人,分为三营。
例如甲字一军一营,二营,三营。
同时。
甲字一军,二军,三军,与四军,五军,六军,还有七军,八军,九军。
每三年一换,轮流拱卫京畿,称之为京畿卫戍军。
一年的时间。
全国整编完毕,现在只剩下云贵川。
番薯玉米建大功。
海贸之利补充元气。
有了积蓄。
唐清安底气足了。
在京城,抽调全国官兵入云贵川,一举歼灭田永命。
此人不接受自己的招降,自立为大西皇帝。
无论公私。
天下必将一统。
同时。
下令抽调王子腾,贾赦,刘明先,李坚,谢鲸,马芳……各部的人马入川。
丙字军十万。
乙字军十万。
甲字军二十万。
合计四十万大军入川。
此战。
不但要收复云贵川,还要打破相当于半个军阀们的力量,为彻底梳理全国力量打下根基。
四十万大军兵分三路。
一部从陕西进入四川,一部从湖广进入长乌江,隔断贵州与四川,同时南北形成夹击之势。
让四川的田永命首尾不能兼顾。
另外一部入贵州,牵制贵州云南的援兵,不让田永命获得支援。
浩浩荡荡。
近是精兵强将。
一路势如破竹。
田永命虽然割据云贵川数年,除了部分地区,总体上处于人口不足,经济不强,粮食不丰,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手里的兵力不够使用。
至于集中力量攻打一部,四川可不是奴儿干。
四川多山。
不是骑兵的战场,做不到大转进的战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