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慕桃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二十九章 两岸,锦朝,不慕桃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无为道人说道:“靳县令已经将你的计划都跟老道说过了。同在蜀地,老道没有坐视不管之理。山上的石头多的是,你安排人去取就行了。你的四位师兄,我也托付给你。修道之人,不能窝在山上闭门苦修,要见识世间疾苦,富贵荣华,历经了红尘后才能更坚定道心。”
张不周道:“那还真是来得巧了。庄子上的孩童数量骤增,我已经安排了人去新修学堂。只是这教书先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几位师兄都是识字明理的,刚好当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
无为道人点点头:“传道授业,素来不分。即使传授的不是道家理念,也是一桩功德。这样安排,我看是不错的。你们几个,要听小师弟的安排,务必用心去做”
不明道:“谨遵师父教诲。徒儿们一定用心教授。”
张不周问道:“那师父您呢,您打算做些什么?”
无为道人道:“老道一生,修道是修己,修医是修人。就留下来给你庄子上的人看看病,开开药吧。”
不愿意去见那个冷冰冰的父亲,张不周找来白露,让她带着几个师兄去见张二良。之前已经通过气,张二良对于学生规模的扩大并无异议。
带着四兄弟出了庄子,打算去工地看一看。陆升道:“早就听闻无为真人仙风道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张不周问道:“你也这么说。今早我看师父来的时候,不少人都给他下跪,这是为什么?”
陆斗道:“公子不知吗?无为真人在巴蜀一带,是出了名的活神仙。谁也说不上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了。从我祖辈起就有无为真人的传说了。当年巴蜀一带瘟疫猖獗的时候,正是公子母亲出身的楚家和无为道人联手救治,挽救了一方百姓。传闻无为道人可以活死人,肉白骨。这些年来,受过真人恩惠的不知凡几。今早下跪的那几个老农,正是当年瘟疫中幸存下来的病患。”
张不周还真不知道这些。他对老道士的医术,一直没有清楚的认知。毕竟前身的肉体,老道士就没有救过来,这才有了自己穿越过来附身重生的后来。更何况在山上的时候,老道士也没讲过以前的事。实在是没办法将那个跟徒弟抢肉,一只脚翘起来剔牙的老头和真人二字联系在一起。等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好好问问老道士,当年是不是有什么传奇故事。
得到张韬的首肯以后,张三恭的行事速度快得惊人。国公府的行商生意暂停,调动了府上的所有银钱全力保证庄子这边的需要。在张三恭的活动下,大量的物资正在排着长队送来庄子上。张不周在路上看见了不少马车,主要是粮食,其次是他点名要的鸡鸭鹅雏和小猪。尽管张三恭明确表示过反对,最终还是被张不周说服了。张不周告诉他,人不吃肉就没力气,干活就慢,时间拖得越长,耗费就会更多。而且时间不等人,想让人出力在秋雨来临之前至少将旧堤修补出来,就不能太吝啬。要不然到时候决了堤,损失的只会更多。
这些牲畜会被送往庄子上新建起来的大型养殖场,谢意和谷雨带着年轻的妇女,按照张不周传授的经验学习着科学养殖方法。其实蜀地物资充盈,都安县城之前之所以如此困窘,一方面是受战乱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生产水平实在低下。你不能指望连把铁制的农具都没有的农户能够种植出多少的粮食。每天在地里都忙的不行,就更不用说分出精力去搞养殖了。少数的庄户家里养了猪和鸡,也不是为了自己吃,是为了到了年关时候卖掉换钱买必需品的。
旧堤的堤坝之下,程三民带着力工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流民的身体素质比起庄户来要差上不少,眼下只能安排他们轮作。靳川已经组织人手去青城山开采石料了。等到石料拉回来,就可以加固到旧堤上。
程三民看到张不周的身影,凑了过来。张不周问道:“怎么样,在秋汛来临之前,来不来得及?”
程三民回头望了一眼工地道:“按照往年的经验,秋汛之前完成加固堤坝的任务,应该是来得及的。只是看前些天的那场大雨,就不知道秋汛会不会比往年更急。”
张不周说道:“那就再多费点工夫,将旧堤修补的更坚实一些。务必要保证抵挡住秋汛。等到秋汛过了,种完了秋小麦,就可以腾出手来修新堤开水道了。”
程三民点点头道:“谨遵公子吩咐。想不到公子对田地和水利之事还如此精通。”
张不周一笑:本公子前世在都江堰游玩过也要告诉你吗?
看程三民没离去,张不周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程三民说道:“公子,咱们加固了堤坝,南岸的安全性高了不少,那北岸怎么办?”
张不周站在高处,看向河的对岸,那里是都安县城的北城。
张不周道:“那就要看靳县令的本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