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肉丝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06章 策论,明末立志传,榨菜肉丝汤,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世恒提笔写道。
于少保在土木堡之变后进行了军制改革。副将,参将,游击等将军,不在隶属于总兵官直属。
改为大小相制,游击将军领五百兵,参将领七百兵,副将领一千兵。总兵领一千兵。
平时各自在划分的讯区执行平叛,讨伐山贼,维护地方平安等任务。
一旦遇到大型战事,朝廷会派出文官担任督军,将总兵标,奇兵营,援兵营,游兵营汇聚在一起,组成大军迎战。
这些标营平时根本没进行过合练,彼此也没有隶属关系,很难进行默契的配合。
五军都督府负责军官升迁时,除了武艺还要考核军官的兵书战策。
军官升迁划归兵部负责后,改为以首级记功,导致八成以上的统兵官是文盲。
督军发布的军令稍微复杂一点,文盲军官就理解不了,更不用说执行了。
最终督军不得不发布最简单的军令,导致朝廷军队在战术上表现得极为呆板。
就连西南土司,辽东土著部落这些凭本能打仗的敌人,都能一眼看穿我军的战术意图。甚至还能预判出我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并以此做出针对性部署。
在不超过二千人的小规模战斗中,我军战斗力不输东虏,北虏。可一旦进行万人以上的大会战,我军必败无疑。
戚少保之所以每战必胜,是因为他的兵是自己亲自练出来的,能做到如臂挥指。
满桂之所以一败涂地,是因为他带的兵是由几十个游兵营,奇兵营,援兵营,总兵标组成的。
互相之间号令不通,根本无法协同作战。冲上去之后就变成了各自为战的状态。一盘散沙,焉有不败之理。
张世恒因为尿急,写完后很快就交卷上了趟茅房。
崇祯拿起他的策论越看对张世恒越欣赏。且不说张世恒分析的对错,起码说明他平时对大明军队的架构有自己的思考,并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崇祯不知兵,只觉得张世恒的分析从逻辑上讲得通,至于实际情况是否如他所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徐允真对张世恒写的什么也有些好奇。
“陛下看完了吗?”
崇祯将张世恒的策论递给徐允真。
徐允真接过来一看,心头犹如一道闪电霹过。照亮了他内心最深处的。
土木堡之变前英宗大军突然断粮,十七万大军因此军心涣散,被也先二万骑兵击溃。
二十年前成祖大军离京二千里横扫漠北时,粮草都能供应上。
离京城只有区区二百四十里的土木堡,大军粮草却供应不上了,这件事非常的蹊跷,至今原因成谜。
土木堡之变后,各省的军令权就从总兵转到了巡抚手里,武官从此成了军令的执行者。
张世恒的策论直指本质,一只军队要想打胜仗,就应该像人一样,有个绝对权威发布号令的大脑。
徐允真脑海中组织了一遍语言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张世恒的策论很有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