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持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5章 新车间,四合院之赤脚医生,双手持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东来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大风暴马上就要刮起来了,如果到时候还干那些投机倒把的事情,那就是真正的蠢蛋了。
第二天,李东来就骑上自行车来到了王五爷的大院,把自己的意思隐晦的同王五爷提了一下。
王五爷有些迟疑,他跟阎埠贵不一样,阎埠贵是教师,每个月都能领工资。
他现在全靠收废品的生意拉养活大院里的十几个老兄弟。
不过,王五爷和那些大院里的大爷们,本身就是草根出身,大部分人都被划为了贫民或雇农,即使大风来临,对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而且,他们还有顾家的照料,就算是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解决。
李东来也没有再规劝,只是叮嘱他要小心一点,便骑上自行车回了四合院。
今天他要带丁秋楠去团结湖医院做孕前检查。
做孕检最常见的手段就是照b超,也就是照x光,x光其实一种比较古老的医疗设备了,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出现在国内。
据传,苏杭的浙医二院在建院的时候,就配置了x光机,只是价格比较昂贵,照一次需要一根金条。嘀嗒网
能够使用x光机的,自然只能是那些江南富商。
现在到团结湖医院照x光机,是不用花钱的,李东来向收费处出示了公费医疗保障薄,收费员在上面画了两個圆圈,然后撕下一条票据递了出来。
“x光室在北楼的二楼,那边楼梯比较高,这位同志肚子已经很大了,你作为家属要扶着点。”
“谢谢了!”
李东来扶着丁秋楠沿着水泥路,往团结湖医院的北楼里走去。
没走两步,便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这...这不是李东来医生吗?”
李东来搀扶着丁秋楠,缓缓转过身,只见一个身穿白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面带惊喜的看着他们。
李东来并不认识这位小医生,疑惑的问道:“你是哪位?”
小医生快步走过来:“我姓章,是黄教授的学生,您可能忘记我了。我前阵子去轧钢厂医院听过您的课。”
李东来这会也想起来了,当时他给医生们做医患关系培训的时候,团结湖医院确实也派了人参加。
这个小医生似乎正在其中。
只是……
李东来上下打量他,惊讶道:“章书华,是不是?”
“对对对,我就是章书华,您在讲课的时候,还点过我的名字。”
“你好像瘦了……”
章书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现在成了这里的住院医了,工作有点忙……”
他的言语中不无骄傲,团结湖医院是大医院,每年有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想留在这里,能够成为住院医,就说明他已经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
章书华看到丁秋楠大着肚子,欣喜道:“李老师,师母这是来做检查的?”
一句“老师”让李东来有些诧异。
不过想了一下,他就释然了,章书华听过他讲的课,按照这年代的说法,称一声老师倒不为过。
“是啊,已经八个月了,已经办了手续。”
看到李东来手里的b超条子,章书华笑道:“老师,你一定是在门诊处找坐班医生开的单子,是不是?
走走,我女朋友母亲是医院里的妇产科专家,今天正好在后面的楼上坐诊。
我请她帮师母瞧瞧。”
面对章书华的好意,李东来也没有办法拒绝。
毕竟丁秋楠怀的是双胞胎,再谨慎也不为过。
有章书华陪同,整个事情办理得很顺利。
章书华的未来岳母童医生帮丁秋楠把了脉,确定她怀的正是双胞胎。
拿到b超单子,看着上面两个可爱的小人儿,李东来兴奋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有了血脉的羁绊,他对这个世界更多了几分认同。
丁秋楠抚着肚子,静静的看着李东来,她心里喜滋滋的,能够为爱人生下两个可爱的宝宝,对她来说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
在随后的几天里,由于项目组完成了任务,新的项目暂时还没有选定,京城大学给李东来的项目组放了几天假。
李东来就整天陪着丁秋楠,同时丁母则开始准备小孩子用的东西。
小衣服,小棉裤,红肚兜,红包单之类的,大包小包的往李家送。
李东来在旁边打趣道:“妈,你再这样下去,丁老头该生气了。”
丁母把叠好的小衣服放进柜子里:“你爸比我还操心呢,今天早晨他还叮嘱我,让我去市场上帮秋楠买两只老母鸡补充营养。”
提起丁伯仁,李东来想到最近好像疏忽了轧钢厂那边,于是跟丁秋楠请了个假。
丁秋楠知道自家男人是干大事的,笑着说:“去吧,路上慢一点,等中午的时候记得回来吃饭,我让妈做红烧肉。”
“那感情好,我肯定不会耽误事!”
李东来来到轧钢厂的时候,工人们已经上班了,门口的保卫干事看到他骑着自行车走过来,立刻拉开了铁门。
“吆喝,这不是李主任吗?有阵子没见了。”
李东来从兜里掏出几个烟散出去,笑道:“最近医院里风平浪静,我这个主任也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在家里睡大觉了。”
李东来以前经常在保卫处厮混,跟这帮保卫干事很熟悉,闲聊两句后,便把话题扯到了轧钢厂的形势上。
让李东来宽慰的是,自从李副厂长下线后,在杨厂长的主持下,轧钢厂内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还有就是新车间已经建造好了,丁伯仁因为主持建造有功,被杨厂长开大会当着全厂工人的面表扬,部委也发来了嘉奖信。
丁伯仁来到轧钢厂的时候,工人们还对这个知识分子出身的教授有看法,认为他一定不能胜任轧钢厂的工作,这里可不是大学教授,不是靠嘴皮子功夫就可以的。
谁承想,丁伯仁在车间建造的过程中,竟然连续一个月吃住都在车间里,并且同工人一块干活,这让工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