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下一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章 群星演唱会,重生香江之大亨时代,樟树下一书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分别是海山唱片、歌林唱片以及丽歌唱片这三家唱片公司,都是在六十年代就成立了的老牌公司。”
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熟悉的唱片公司应该是滚石和飞碟,这是制霸十年代华语乐坛的两大唱片公司,我们几乎能说出名字的湾湾歌手大部分都是出自这两家公司。
但是在七十年代,湾湾同样有三大唱片公司,雷蕴荣对于前两家有点了解。
海山唱片是湾湾三大唱片之首,创始人是郑镇坤先生。
他和邵大亨有点像,那就是他虽然是一个商人,但却同样打造了“海山音乐王国”,成为流行音乐界的标杆。
邵大亨的邵氏电影公司和郑先生的海山唱片被称作华语世界两大梦工厂。
除了对于海山唱片辉煌有所比较为人所知以外,另一个应该就是海山唱片与黑胶唱片的兴衰史。
海山因黑胶而生,也因黑胶而落。
郑镇坤因为黑胶唱片的红利,得以让海山唱片得到长足的发展,他也因此成为了黑胶唱片的忠实拥趸。
所以在七八年的时间,郑镇坤决定投资上亿台币在台北土城打造亚洲最大的黑胶工厂,意图垄断黑胶唱片的生产。
他的野心和魄力很大,进行了一场买定离手的人生和事业的豪赌。
成则一飞冲天,败则一败涂地。
无奈时代潮流丕变,像一记措手不及的变化球,卡式录音带崛起市场,导致盗版猖獗黑胶销售顿减;cd时代的来临,更宣告了黑胶产业已成明日黄花。
郑镇坤的这次豪赌最终还是输了,导致海山唱片背负了沉重的银行贷款压力,几近破产的地步。
八十年代,滚石和飞碟唱片能够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山唱片伤筋动骨,无以为继了。
至于歌林唱片,雷蕴荣就了解的比较少了,它可能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是邓莉君的前东家,之前她就是签在歌林唱片。
“既然如此的话,那你是什么想法?”
“我觉得收购一家湾湾的本土唱片公司会比较好一些。”
“那就收购一家吧,你有收购的目标吗?”
“暂时有个目标,不过还需要再详细调查一番。”
“哦,是哪家公司?”
“歌林唱片!”
“为什么是这家?人家经营的好好的应该不会卖吧?”
“雷生,歌林唱片目前旗下虽然还有不少歌手,但是他们最重要的头牌邓莉君却已经签约了我们公司。”
“失去了邓莉君,然后海山唱片也步步紧逼,让歌林唱片公司的日子有点不好过。”
“如果我们这时去上门谈收购的话,应该能够成功。”
进入八十年代,湾湾的三大唱片公司好像是约定好了一样集体拉垮。
海山因为投资失败然后退出主流市场,歌林和丽歌唱片也是声势越来越小,直至不知不觉间就被人给忘了。
所以想来现在的歌林唱片的日子应该确实不好过。
“行,那就收购这家公司吧。”
歌林唱片虽然不如以前了,但破产也还有三千钉呢。
它只是内容输出方面不太行了,但是其他的资产都还好好的,而优质内容的产出恰恰是娱乐唱片擅长的。
如果娱乐唱片真的能够把歌林唱片给收购了,不用多久就能把它给盘活了。
“雷生,收购歌林唱片公司的话还需要你出面一下。”
“你是说让我亲自去和唱片公司的老板谈?”
“这不是!这样的小事也不必劳烦你,只是歌林唱片的老板和雷生你有一定的交集。”
“还和我有交集?有什么交集!”
“歌林唱片的母公司是歌林股份,这家公司在六七十年代与一本三洋电机合作,生产电视机,现在歌林股份已经是湾湾比较知名的电视机制造商。”
“他们生产电视机用的主板,就是采购自荣耀集团的主板工厂。最重要的是,电器制造才是他们的主业,唱片公司只是随手成立的公司。”
“你是希望我去和歌林股份的老板打声招呼?”
“没错,或者不用雷生你,让何国原何总去说一声也可以。”
“好吧,到时候我会亲自打个电话给歌林股份的老板。不过到时候你们去谈收购的时候不能一直压价,这样会搞得我好像逼迫人家把唱片公司卖给我的一样。”
“放心吧雷生,我们绝对会给他一个公正的价格。”
这时雷蕴荣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不由说道:
“你听说过罗大友吗?”
“没听说过,雷生,这人有什么特别吗?”
“我听人说起过他的音乐才华很不错,如果成功收购了歌林唱片的话,你可以去把罗大友给挖过来。”
罗大友真的是华语乐坛教父级别的人物,创作了多首百年不褪色的经典歌曲,相比较于李宗胜的情情爱爱,他的歌曲的立意可就高多了。
单单《明天会更好以及《东方之珠这两首歌就是李宗胜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整个华语乐坛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可能就只有周董等寥寥数人。
“好的雷生。刘东虽然奇怪雷蕴荣怎么会听说一个湾湾不知名的小歌手,但还是牢牢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突然,会场内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演唱会要开始了。
p:还有一章会比较晚,也有可能得到明天上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