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普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阅卷(三),娇术,须弥普普,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或者说,拿来做一份应考的答卷,实在是有些埋没了。</p>
傅顺霖也是朝中做过官的,虽然一直仕途不顺,后来被清鸣书院诚心聘请过来当了司业。可到底外放了许多年,知过一方百姓,治过一县政务,他的眼界比起普通的官吏,要更开阔许多。</p>
能被以文章著称天下的柳伯山点为上上等,这一份策问的质量不言而喻,然而与傅顺霖想的不一样,他本以为这是一篇针砭得当,内容详实的策问,申而论之,引而述之,当然,文采自然也要上佳,这才配得上“上上”的评等。</p>
然而……</p>
他把最后一个字看完,有一瞬间连呼吸都屏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又从头仔细地重读一遍。</p>
旁边早有等候已久的老师挤了过来,催他快些看,见他并不回复,索性凑着头,三人一卷地读了起来。</p>
傅顺霖当真是没有心思理会别人。</p>
他将这一份策问卷反反复复研读了好几遍,又回头去看了糊名处的籍贯、年庚。</p>
刚满了十一,堪堪虚岁十二。</p>
这样一篇文章,当真是这个年龄的学子能写出来的吗?</p>
难道是写错了年庚?</p>
脑子里刚闪过这个念头,傅顺霖就摇着头自己否定了自己。</p>
怎么可能,每个考生报名时都需要提交户籍书,经过书院、县衙的双重审核。差个几岁也许看不出来,总不可能一个中年人去装扮十二岁的小子,也被人相信罢?</p>
他正想着,忍不住又回头去看了看文中的几个段落。</p>
这样一篇策问,哪怕拿到科举之中,一样能高中。</p>
他随手拿过放在桌上,早已拆过糊名的另一份策问答卷,这份答卷署名乃是蔡州睢县张洪钩,作者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p>
这也是一位有名的才子,二十五岁前除了读书,一直在天下间游历,直到去岁才来了蓟县,自行递了文章给清鸣书院的厚斋先生,在蓟县名扬一时。</p>
张洪钩的这一份策问答卷是傅顺霖批阅的,文章也写得很好,许多论调都叫他拍案叫绝,为此,他还特意打了上等。当时他一边看,心中一边在想,都说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不行千里路,又怎么知千里事。张洪钩的文章,比起其余人的,明显要深刻许多,从延州论述到天下,从天下论述到民间疾苦,以战、不战为题眼,笔调沉重却又不冲动,更显得高屋建瓴。</p>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本该是此次良山策问的头名。</p>
傅顺霖又回头看向了手中这一份顾延章的文章。</p>
明明已经读过许多遍,可现在再看一回,还是觉得胸中血气激涌,无法自抑。</p>
他闭上眼睛,缓和了许久,这才从那股悲怒又心痛,激愤又仇恨的情绪中稍微脱开出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