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尽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传书,大唐奴牙郎,夜尽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天宝四载的最后一天,乃是除岁之日。
东都洛阳的街头上,到处都是彩绶庆灯,人们身着新衣,畅游在市坊之中,放眼望去,皆是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
画月跟在周钧的身后,一手牵着马,另一手抓住后者的衣袖,看着街上有人穿着红黑戏服,又头戴恶鬼面具,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低声问道:“我去年也看过这样的表演,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周钧看了一眼,回答道:“这是傩舞,由小郎带上鬼面,随乐起舞,意在祛除灾厄,邪鬼不侵。”
待得傩舞戏班逐渐远离,画月松了口气,又朝周钧说道:“今天街上人多,吵杂不休。”
周钧:“你还是回客栈吧,我去上阳宫点完卯,便回去找你。”
画月摇头道:“越是热闹的节日,越要小心,谁知道那些祆教妖人,会不会混在人群中发难?”
周钧无奈,带着画月继续向前走去。
到了皇城外,画月牵着马去了附近的坊间,周钧则在武卫处验了鱼符,进了内街。
除岁正元,大唐官员皆有七天假期,包括元旦前三日、元旦当日和元旦后三天。
在这七天里,绝大多数的官吏,都得了假可以返回家乡,与家人们共同过年。
而上阳宫的灯楼工地,无论是匠营还是丁守,都需要有官员留下来职守。
长安到洛阳有八百多里路,倘若是快马骑行,少说也要两三天的用时,而新年假期只有七天,周钧算了笔账,发现假期大多都要花在赶路上,便索性留在洛阳,承了当值的差事。
入了上阳宫,在职事处点完卯,周钧抬头看向那座十五层楼高的太上玄元真仙,只见灯烛皆已安装完备,只等上元佳节正式亮相。
向前走了几步,周钧瞧见金有济和一众工匠,从灯楼中走了出来,便开口问道:“今天是除岁,还有活计要做?”
金有济拱手道:“毛顺大师说还有些灯鞘和木阖需要调整,正巧我们这些匠人都未回家,便上了灯楼忙活到现在。”
周钧又问道:“毛顺大师在哪里?”
金有济看向了灯楼上方。
周钧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一眼,暗地里倒吸一口凉气。
与匠人们道别,周钧顺着灯楼内部螺旋式的木制楼梯,一路向上。
听着脚下传来的咯吱作响,周钧极力劝说着自己,不要向下看,慢慢走到灯楼中部的拱堂。
踩着楼梯入了堂中,周钧一眼就看到站在灯孔边的毛顺。
后者正顺着孔洞的方向,朝着皇城的方向看去。
毛顺听见身后的脚步声,没有转身,对周钧说道:“当年天枢未建,老夫尚是稚童,曾随家母入明堂一观。那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上为园盖,九龙捧之,下施铁凤,为辟雍之相,号曰万象神宫。可如今,数万匠人苦心打造的神宫,却早已烟消云散。”
周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毛顺:“古往今来,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传唱古今,经久不衰;那沙场老将的不世功勋,建祠立碑,永载史册。”
“至于匠人,心思巧妙又如何,技艺出众又如何。到头来,耗尽心血设计、建造的作品,仅仅只是一道圣旨,说毁便毁了。”
毛顺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说起来,家母也是幸运的,天枢塔成,史书中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至少有了她的名字。而更多技艺高超的匠师,却在史书中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周钧:“大匠师勿需忧虑,匠作一道,关乎民生、经济和军事,当下虽然备受轻视,但终有一日,必将被视为国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