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尽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龙部遗民,大唐奴牙郎,夜尽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过了两日,周钧带着孔攸,坐着马车前往祆教大祠,打算再见龙祁一面,并从对方口中问出西域龙部的详细情况。
在马车中,孔攸对周钧说道:“主家,那龙祁说自己是焉耆旧人,又追问太子后人的下落,怕是那龙部之中,依旧有人存着复国的心思。此事可以做些文章,但又有一定的风险。利用得当,可在西域之中,获取一只强兵;但利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周钧:“今日再去寻那龙祁说话,主要是为了打听清楚西域龙部的人数、分布和势力范围,倘若可堪一用,便收归于我;倘若龙部一盘散沙,便需要下力气整顿,再伺机而动。”
孔攸点了点头。
随着马车向祆教大祠一路行去,孔攸想起一事,对周钧问道:“没来凉州前,我曾听闻主家在粮荒中,就开仓放粮一事立下了三日之约。此举虽能收拢民心,趁势夺权,但也有陷身的风险,主家为何不置身事外,等待回纥援粮进城,再向王忠嗣请功?”
周钧听了,对孔攸说道:“按照原本的计划,等待回纥援粮进城,再向百姓分发,最后向王忠嗣请功,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伯泓不在,不知细节,当时的情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孔攸:“为何?”
周钧:“回纥商队还没入城的时候,百姓就已经聚集到赈济仓前,要求官府放粮。那个时候,李长史和薛司马为了自保,故意避而不见。百姓久等无果,群情激愤,已经隐隐有暴乱之象,眼看就要冲击粮仓。”
“伯泓且想想,倘若我那时没有出面,那么无外乎就两种结果。第一种,聚集的百姓冲开武卫的阻拦,进入赈济仓,发现赈济粮被贪墨;第二种,聚集的百姓在武卫的攻击下未能冲破防线,并且出现了不少死伤。这两种情况,会引发何种结果?”
孔攸:“无论是发现赈济粮被贪墨,还是聚集百姓出现死伤,都会引发城中暴乱。偏偏河西军使都外出作战,以县府的武卫力量而言,怕是无法弹压暴民,凉城会沦为人间炼狱。”
周钧:“不错,无论哪一种情况,赈济粮被贪墨一事,最后都会败露。凉城内乱,百姓首先会将矛头对准贪墨赈济粮的官员,他们可不会管你是什么官,只要是身穿官袍,那么在百姓眼中皆是贪官。倘若粟特人在这其中,再煽风点火一番,城中局势怕是会更加危险。”
孔攸:“的确,于公于私,粮荒一事,不能拖延,都应尽快解决。”
周钧:“再说说,我为什么要冒着风险立下三日之约,其实在立下约定之前,我心中已经思索过了对策。”
孔攸:“愿闻其详。”
周钧:“首先,我派人前往回纥请粮,那条商路申叔公曾经走过,其中脚程大概有数,回纥部又飞鹰传书,交接粮草的牧场也距离凉城并不远。一来一回所用的时间,我心中清楚;其次,退一步来说,倘若商队因故迟延,甚至是空手而归,我也有办法从昭武九姓中的安家那里借到粮食。”
孔攸奇道:“主家为何如此笃定安家会借粮?”
周钧:“伯泓可还记得,我与你说过十年后的那场藩将叛乱?”
孔攸点头。
周钧:“凉州安家的家主安波注,其兄安延偃,乃是叛将安禄山之父。而安波注之子,身为大斗军使的安思顺,与那安禄山是堂兄弟。而且,安思顺与安禄山自幼亲密,二人年少时,在河北交道甚多。”
孔攸听了一愣,说道:“这么说来,安波注父子岂不是与安禄山是同路人?”
周钧摇头道:“事实与你料想的大有不同。安波注和安思顺一心忠于大唐,在叛乱发生之前的几年中,二人都曾不止一次的上书,说安禄山已有反心,不得不防。叛乱发生之后,安家家主安波注为了维护儿子安思顺的仕途,不惜叛出昭武九姓,向圣人请求将安姓变更为李姓,只为与安禄山撇清干系。”
孔攸怔在车上,又问道:“改姓?这可是昭武九姓的大忌,安波注居然肯为了儿子,做到这个地步?”
周钧:“所以,我料定安波注为了安思顺,必会背离昭武九姓,同意放粮。”
孔攸思虑之后,轻轻点头。
周钧掀开马车的帷帘,看向窗外的风景,幽幽说道:“但是,事情总要往最坏处去想……倘若回纥部的粮食久久不至,安家又不肯借粮,局势崩坏,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兵行险着,走最后那条路……”
孔攸不解,开口询问。
周钧:“三日之约到期,我会亲自领百姓入赈济仓寻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