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眼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08.朱棣的行动,永乐之盛,会说话的眼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棣摇头道:“朕要亲眼去看看宝钞在民间的使用,朕本以为是成渊故意说宝钞的坏处,不过这几个月,官员也开始反对起来,如此下去,难道是朕做错了。
成渊竟然对宝钞这种事,也能如此的预测,可见非同一般,这让朕想起来以前的事。
靖难时,苏杭水患,山东河南蝗虫之事,朕下令不许用白银铜钱,不许百姓用它们购买。
可是成渊跳出来反对,朕以为他是因为朕不追究大报恩寺的事,心里有怨言。
如今看来,并不是他胡说,朕始终不知道,成渊到底是福还是祸。”
郑和面色凝重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棣毕竟是通过不寻常手段做了皇帝,如今他的侄子还被成渊关在镇国公府石室,这都是皇位途中的污点。
做这么多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适合做皇帝,所以绝对不能出现什么问题。
见郑和紧张,朱棣道:“就算他是祸,朕也会有留他的命,朕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就是担心宝钞一事,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说他们在糊弄朕。
你知道的,朕不喜欢别人骗朕。”
郑和看了眼外面的几个宦官,低声对朱棣安慰道:“不会的,陛下,如今大明百姓都夸陛下是好皇帝。
陛下有六公辅佐,他们个个都是大学士,难道几位大学士的脑袋加起来还不如诸葛亮?”
朱棣道:“朕当然知晓。只是宝钞一事朕不放心。”
说话间,杨士奇,胡广他们几个已经过来了。
刚才他们回到书馆正准备永乐大典新册编写,就被喊过来这边。
朱棣也不看他们,直接命宦官丢过来几身粗布衣服。
杨士奇和胡广他们对视一眼,并不明白陛下的意思,而且他们也不敢太过去问,虽是翰林出身,受陛下重视。
但是更多的只是为这位永乐大帝提供些建议,传递陛下旨意而已。
杨士奇看胡广不询问,他只好出声说道:“陛下,这粗布衣服?”
“你们穿上,随朕出宫。”朱棣的目光落在几个人身上:“朕要去看看宝钞到底被百姓用的如何。”
金幼孜道:“陛下何必听信那些粗人之言,天下百姓时常认为携带白银铜钱笨重。
宝钞正好是给他们一份轻松,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况且民间很少有人用白银与宝钞。”
朱棣道:“金卿,那你告诉朕,你高兴吗。”
金幼孜道:“臣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无怨言。”
杨士奇看了眼金幼孜,心里暗暗的不屑,你可真是会拍马屁,你家里粮钱不缺,支撑两三年都没问题。
朱棣焦虑不安的心在金幼孜的安慰中,暂时稳定下来,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想着自己被成渊他们搞得有些疑神疑鬼了。
杨士奇何等聪明,他怎么会不知道金幼孜拍马屁,但是陛下似乎想听到这种话来求安心。
突然出宫,肯定是陛下对宝钞有了什么看法,看来势在必行。
甚至杨士奇在想,若是朱棣见到百姓用的是铜钱,到那时,他们几个岂不是要受到惩罚。
当初陛下印宝钞,他们几个也都是支持的,可如今看来……宝钞不停的印制只会让宝钞有更多弊端露出。
这样一想,杨士奇倒是认为该立刻去跟太子还有镇国公他们商议商议。
看到几个人迟迟不换衣服,朱棣说道:“怎么?等着朕伺候你们更衣?”
“臣等不敢。”他们几个人立刻拿起粗布衣服。
金幼孜看着粗麻衣服,皱了皱眉。
粗麻衣服咯的人皮肤疼,但也无可奈何的穿上。
待他们穿好,朱棣淡淡笑道:“都很合身,走,随朕去瞧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