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〇三章:气昏康熙,成了八爷,寅时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一百多名犯人关押在步军统领衙门中,因此连续几天下来,京城三司官员几乎天天都要在步军统领衙门进出。
这三司是哪三个部门呢?自然就是刑部、督查院和大理寺。因为步军统领衙门只有逮捕权,没有审理权,因此审理案件自然是要移交给三司衙门的。按照现代来看,这就好比公安下属警察局抓人,然后移交给法院。而三司衙门则可以理解为国家最高法院刑部、京城最高法院都察院和全国巡回法院大理寺。
刑部审理的案子,通常都是危害江山社稷的大案、要案和重案,普通杀个人放个火的案子,也基本不会交给刑部审理,除非是那种死的人极多、影响范围甚大的案子,否则刑部几本只会受理涉及官员贪腐、起义民变等等案子。
因此,刑部平时都是作为朝廷半个立法机构存在,所以可以看做是全国最高法院一样的单位。
都察院则只是作为地方性质的司法机构,京城的都察院也就基本只会受理京城、顺天府的案件,就连隔壁奉天府的案件,都察院也是基本上没有权利插手的,因为各地区都有各地区的都察院衙门。
按照原本历史,直到三四十年后,京城都察院地位才会被提到和刑部与大理寺一样高,成为总管全国都察院衙门的单位,因此现在的都察院仅仅只能看做是京城最高法院。
而大理寺的存在,就算是比较特殊了,这个衙门可以管全国大大小小所有案件。
首先,大清朝的大理寺和明朝时候职能差不多,区别于唐宋时期,那时大理寺才是现代全国最高法院,而明清时的大理寺最大职能就是归拢、整理和复核全国大小案件,如果发现有问题的案件可以打回地方,让地方衙门的官员重新审理。
同时,只要能来到京城的百姓,也可以绕过地方衙门,直接在大理寺伸冤。因此,将大理寺比喻做现代的全国巡回法院,倒也没出错。
这次劫狱事件,首先影响力巨大直接影响到了康熙皇帝;其次发生在京城是京城都察院直接管辖的地方;最后此案审理时需要实时监督大理寺才具备监督职责;所以三法司官员齐聚在步军统领衙门,那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虽然案件是三司会审,但审理效率不算快也不算慢——实在是因为犯人,人数众多——由于三司衙门加起来,可用于审理案件的官员们,还不到一百名,而犯人就有一百多人。这就导致每次提审犯人时,也就只能分作组,同时提审人,然后各组之间再交叉审理。而每次审理都要进行一两个时辰,所以每天能够审理十五六名犯人,就算效率极高了。
于是乎,十多天下来,所有犯人堪堪审讯完毕。
再之后才是汇总线索,进行分析,接着查案。
好在几乎所有犯人在刑讯逼供下,都口径一致,将矛头指向陈家岙。所以陈家岙自然也就成为三司衙门官员们认为的,本案主要突破口,因此把他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然而陈家岙骨头比公西钊还要硬,十根手指和十个脚趾的指甲都被拔了,硬是生生忍着痛苦,连半个字都不说,以至于三司衙门官员连他家庭背景都调查不出来。
因为陈家岙过于硬气,案件一拖再拖,以至于还在病榻上的康熙皇帝,亲自下旨催促办案。于是三司衙门的官员们,只好用最笨的办法,将陈家岙的画像贴满京城大街小巷,期待有人能够认识这位朝廷钦犯。
画像粘贴后,果然蹦出十好几人表示认识画像上的人。
这其中就包括八阿哥胤禩和工部尚书戴梓,其余的也多是在各衙门里担职的八旗子弟——这些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一起出使过西洋罗马,见到陈家岙的地方当然就是在伏山——也就是佛山——因为四阿哥胤禛曾经救助过陈家岙,以至于这些八旗子弟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