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狄z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囚于学派之见,欲灭儒家而后快?(第一更),大秦嫡公子,冥狄z,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咸阳大起波澜。
城中气氛再次久违的紧张起来。
诏令一下达,博士学宫诸博士、学士的家便立即被士卒围住,家中的藏书也悉数被搜了出来,而后一一进行了焚毁。
期间。
儒家博士叫骂不断。
但朝堂上下并没任何想改变的想法。
态度十分强硬。
城中热火朝天的搜书,而眼见着天下书籍尽毁,又有不少儒生因阻拦而下狱,扶苏终于坐不住了,他不想秦朝经此浩劫,此举无异于自绝于天下士人,也会逼得诸子百家叛反。
他身为父皇的长子,若对此事不闻不问,秦人历来的风骨何在?公心事国之忠诚何在?虽说他并不是储君,也没有正式的职爵,依法度而言,他其实只是一介白身。
然从事实出发。
父皇对自己的器重是有目共睹的。
从最初的丞相府治事,再到主持田亩改制,查勘兼并黑幕,凡此等等大事密事,哪一件不是父皇准许的?
如此,他何以能让自己见外于国家,见外于父皇,心有主见而隐忍不发?
在皇城林间转了许久,扶苏终于坚定下来。
他迈步去向了咸阳宫。
很快。
便有宦官高声道“陛下宣公子扶苏觐见----”
扶苏心神一凝,整理了一下衣裳,便大步的进殿了,一进入殿中,便高声道“儿臣扶苏,见过父皇。”
嬴政目光冷峻的看着扶苏,眼中没有露出任何喜怒。
良久。
嬴政才道“说,甚事?”
扶苏颤声道“儿臣是为焚书而来,此行只为直陈儿臣之心曲,方今天下初定,首要大计在安定人心。”
“人心安,天下定。”
“儒家士人,百家士人,只是群文人,或对大秦新政有所指责,但无碍大局,大秦新政破天荒,想让天下心悦诚服,需要时日。”
“当今这些儒生的言行,大多出于其学派怀旧复古之惰性,意在标榜儒家独步天下之气节,若朝廷因此焚书,恐会使六国贵族更有搅乱人心之口实,亦使民众惶惶不安,此中利害,望父皇三思。”
“父皇若决意惩治儒生,废去儒生的参政议政职能,将他们悉数驱离咸阳即可,何至于大动干戈,在天下范围行焚书令?儿臣认为此举有些偏离正道了。”
说道后面。
扶苏慌乱的心都在微微颤栗。
“你认为朕做的过了?”嬴政冷冷一句。
扶苏颤声道“儿臣不敢说谎,儿臣确感觉过了。”
嬴政嗤笑一声,漠然道“大秦一统天下后,便致力于推行新政创制,大肆搜求各方人才,举凡六国旧官吏清廉能事者,尽皆留用,举凡天下学派名士,各郡县官署都奉命着力搜球,而后开设了博士学宫,为的就是实现真正的‘四海归一’。”
“立国之初。”
“朕与帝国重臣一致认为,当以兴盛太平文明为主旨,尽可能少地以政见取人,所以大秦立国之初是海纳百川,不再像大争之世一般以治国理念为筛选标准。”
“但其中却有明文,必须拥戴新政!”
“这一点,你可还记得?”
“儿臣记得。”扶苏额头已有汗滴溢出。
嬴政冷笑一声。
继续道
“秦儒疏离,秦儒相轻,其来有自也。”
“孔子西行不入秦,后来儒家名士也极少入秦,即是游历列国,儒家之士也极少涉足秦国,其中原因众多,儒家蔑视秦人秦风,把秦视为愚昧蛮夷却是不争的事实。”
“孝公先祖之前,秦人对儒家轻视无可奈何。”
“而自孝公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广罗经世人才,从那时起,秦便对主张复辟与仁政的儒家开始打心眼里蔑视,正是这种相互蔑视,以至战国百余年,山东士人大量流入秦国,但儒家之士却寥寥。”
“秦一统之后,朕为何重用儒家。”
“这便是原因。”
“因为一旦秦能敬儒而用,无疑是海纳百川最好的证明。”
“所以大秦立国之后,朕便将这个近百年几为天下遗忘的曾经的显学流派,以诏书隆重显赫的方式推上了帝国政坛,朕甚至将孔鲋任命为了几比旧时诸侯的高爵。”
“然儒家是如何回报大秦的?”
“儒家可曾对朕、对大秦投桃报李?”
“没有!”
“儒家犹如旧病复发,依旧一意孤行,外界稍微对其指责,便顿感受到了侮辱,而且失志复辟,对大秦新政叱骂连连,甚至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有任何中庸之心。”
“儒不仁,朕何义?!”
嬴政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之冷漠。
“父皇”
嬴政冷声道“下去好好想想吧,若是连这点小事都理会不清,日后还能做大事?”
扶苏脸色一白,“敢请父皇教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