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七七章 民以食为天,妖女哪里逃,开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三种作物都找到了?”
李轩一瞬间就兴奋起来“这是两天前的符信,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通州了吧?让他们尽快入京,把东西都送到我府中给我看看。”
虞红裳却不解的看着他“不过是些海外之物而已,也不是什么仙草灵珍,轩郎你用得着高兴成这样?”
李轩则笑着回道“如果这土豆与红薯的亩产量都可以达到三五千斤呢?这玉米可以让北方土地的亩产量,提升三到五石呢?其中的土豆,玉米还能充作主食呢?”
在李轩来的那个世界,土豆是清朝中期的时候才由海商传入中土的。
这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一亩地随随便便就能收获一两千斤。
后世改良品种与种植方法之后,产量可以达到三五千斤,甚至达到八千斤以上。
土豆不但适合在粮食产量极低的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高寒地区种植,也可极大程度的增加南方粮食产量。
红薯则是明末的时候传入大明的,也是高产的作物,亩产可达几千斤。
史书上说是红薯‘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且无地不宜’,‘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可惜最初几十年,此物一直都在南方种植,直到康熙年间被引入浙江,在乾隆年间,才被引入北京。
玉米进入大明的时间较早,在嘉靖以前就有记载了,那个时候叫做‘玉麦’。
玉米也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耐旱、耐寒、耐贫瘠性,关键是可以与麦、春谷或高粱等轮作,大幅度的提高粮食产量。
正因这三种外来的作物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让清朝的人口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膨胀到了四万万。
李轩对这三种作物其实没抱太多的希望,只是在大半年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画出图形让虞红裳派人去海外找找。
毕竟这个世界仙魔显世,道法横行。
民间种植的作物与粮食,也与他那个世界不尽相同。
可没想到,泉州市舶司那边还真有收获。
“亩产三五千斤,还能充足主食?”虞红裳吃了一惊,神色震撼不已“真有此事?轩郎你从哪里得知的?”
如果是真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仙草灵珍,可对于大晋来说,它们的价值却是远在最顶级的仙草灵珍之上,是能够真正活人亿万之物。
那时候整个大晋,可能都再无饥荒之忧。
李轩信口胡诌“我是从一些海商口中听说的,以前在金陵的时候,我常与他们接触,知道了一些海外之事。
其中就包括这三种作物,我想既然它们能在海外之地养活无数人,那么能不能将之引入中土种植?不过泉州市舶司那边送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我还得亲眼看看。”
虞红裳却还是难以置信“亩产真能达到三五千斤?怎么可能有产量这么高的作物?轩郎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这可是无量功德!
这会不会是那些商人以讹传讹,夸大其词了?需知江南最上等的水田,亩产也就只有七百斤不到。”
李轩哑然失笑,他想在这个世界,土豆与红薯的产量可能更加夸张。
既然大晋的稻米产量可以倍增,那么土豆与红薯的产量翻番,也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不过在见到实物,还有种植的效果之前,他不会夸这样的海口。
“具体如何,我们试着种一种就知道了。以道法辅助催生,最多一个多月时间就可看到试种的结果。”
说到这里,李轩又想起了一事“对了,‘神农院’那边最近有什么新的成果没有?”
神农院是数月前虞红裳第一次‘监国’的时候,李轩借助她的权柄筹建的,目前是挂在中军都督府,典农中郎将的衙门下面。
资金是由内府提供,虞红裳又以皇家的名义,从各地强行征召了数十位擅长木系的术法高人,还有十几位深谙农务的儒门弟子。
目前他们的任务,是优选小麦与水稻的良种,总结改善耕作方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在年节之前,‘神农院’就已经有了一些成绩。
他们在皇庄的那些试验田,小麦的产量最高已增至五石,稻米则增加到九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