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医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六章 战地爱情,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杂牌医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月二十六日上午五点十分,上级派来的工作队到达了桐县,因为国军空投顺利的原因,竟比原计划早到了十三个小时。

一个四百多人的工作队让压在我们的陶同学、张政委心中都n天的石头终于放了不来,指挥人员、中层干部、机要员、通迅密码、炮兵、卫生兵、军械兵等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特别是让陶平最为挂记的连队心灵牧师――连级指导员终于配齐全了,这样一来陶平终于对这支队伍今后的战斗力就更有信心了。

接着老蒋的委任状和一百法币、和百两黄金让陶平一时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那一百两黄金,更是让我们的陶同学有点心惊肉跳,这个国民党大特务的名头看来是跑不掉的。

还好在我们的陶同学反应够快,连忙将装着百万法币和百两黄金的皮箱塞给了张政委和刚上任的杨副团长(送法币和委任状来的家伙,原工作队队长杨洪义)。

陶同学不管二人的反应,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交给二位,你们看着处理,最好是替我上交组织,算我的第一次党费吧!对了,老张,我现在可是党员了!这个委任状我就先留着,说不定哪天拿出来还能唬唬人,是吧!”

“喂!老张、老杨,你们说这次老蒋对俺陶某人是又封官又送钞票,下次要是送一美女来,俺该如何是好!”陶同学继续不管二人的反应自言自语的说道。

“该咱办就咱办,照收不误!”张政委坏坏的笑着说。

看着同样一脸坏坏笑容的杨副团长,我们的陶同学也没有功夫去和他们两个家伙计较,决定马上进入正题。

于是,马上分配任务,将指导员们配备到连,炮兵、卫生兵、军械兵充实到相关部队,十六个预备队不动,每三个连成立一个营,共组建了八个营,营级主职干部、指挥员都有工作队的同志来担任。所有新兵马上投入训练,老兵还是带领群众修工事。

我们的陶同学已经使用了n天的原桐县地下党的密码终于可以光荣下岗了,换上了杨团长带来的新通迅密码,终于可以和各部队、八路军总部直接联系了。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有一个站在队伍个子老高,最后,头上戴着斗笠的人却被剩了下来,这让陶平大大的郁闷。

“来,来!小伙了,到大哥哥这来。让我看看是谁欺负了你!”陶平象个流氓似的朝着那个斗笠压的低低的高个“男”招了招手。

陶平自已也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心情是出奇的好,阳光灿烂!

“你们谈,我们有事先走!”看着两个象鬼一样就“闪”的人。

陶平冲着两人喊了一句:“真是世风日下,见钱眼见!”

看着渐渐走近的高个“男”拿下斗笠,我们的陶同学呆住了,这不是王美凤么。这时反应过来的陶同学才明白,自已刚刚被人摆了一道。

为什么哪两个家伙会那样不怀好意的坏笑了,什么《中央日报》的狗屁王记者,刚才忙活了半天,只顾整编队伍了,倒把这茬给忘记了。原来一切竟让自已给胡乱说中了,如假包换的美女就在眼前。

“我靠!看来这个漂亮mm还真是自已命中的老婆,躲都躲不掉的,只有顺其自然了。”陶平默默的对自已说。见到王大美女陶平智商迅速下降,先前“政治运动恐惧症”彻底的好了。

其实,当王美凤在《中央日报》上的那篇“从逃兵到将军,我所认识的陶平将军”发表时,那位深受蒋某人器重的戴局长就嗅到了另一种不同的气息,于是在他的主导下,王美凤被做为《中央日报》的特派战地记者派往桐县。

戴局长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王美凤是国军高官之妹,身份特殊,让她和陶平来往能起到特殊的离间的作用,最起码中共对陶平的信任会打折;第二方面,因为陶平和王美凤的特殊暧昧关系,将王美凤置身于孤城,为了王美凤,陶平也会死战。

而中共高层方面,之所以会同意王美凤这名有着很深国民党背景的特派战地记者前往孤城桐县,则主要是出于另外的考虑:一方面,进一步打开中共敌后抗日对外宣传不利的局面,彻底粉碎“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另一方面,因为陶平和王美凤的特殊暧昧关系,王美凤会比较客观向外报道桐县战场的一切,最起码不会像国民党的那些御用文人般胡写八写对八路军百般贬低。

“你怎么来了!”陶平帅先打破了两人的静默局面。

“刚才你没有听王政委说,我现在是《中央日报》的特派战地记者,这里是抗战前线,我怎么就不能来了?”王美凤红着脸说。

“给你这个护身符带上,这可是我们王家的传家宝,传女不传男,很灵验的!当年,我的一位太爷爷就是靠着他才保住一命的,要不是它,我们老王家这一支在清初就断了。”

说着王美凤就从怀中取出一块比烟盒还大的银牌就给陶平同学带在脖子上,两个多月的分开并没有让他们的距离变远,反而让这两人的距离近了很多。

“这块银牌不会是你的陪嫁吧!”陶平坏坏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极品女婿

月下菜花贼

不灭剑体

十步行

哥哥们,别急

覃小乔

父皇,请入住后宫

天宫雪莹

梦回大清

金子

超级机械文明

轩中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