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之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三章 洪武元年,权柄大明,华东之雄,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基,你来宣读吧。”朱元璋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宫殿上。
“是,微臣遵旨。”刘基在众臣之中,站了出来,走上前几步,接过太监递来的文书,打开,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方鞑子,入侵我汉人世界近百载,今我…”
刘基一边宣读,李善长在一边,心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刘基,只是中途才跟随皇上打天下的人而已,也没什么功劳,就是提了几条建议而已,这个人,皇上居然如此重视?
刘基读了很长时间,前面,几乎就是对鞑子的讨伐檄文,到了后面,才开始提到官员任免。
第一个说的,自然就是陈风,陈风为皇弟,封为平江王,下辖数地,封地之内的所有政事,全部自己处理。
这都是已经提前商量妥当的了,下面的,才是重点。
“李善长,为中书右丞相。”听到了刘基这话,李善长缕了缕自己的胡须,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站出来,说道:“谢主隆恩,李善长将兢兢业业,辅佐皇上,治理大明!”
“徐达,为中书左丞相。”
李善长是文官,徐达是武将,而且,徐达是朱元璋手下最信得过的大将,所以,徐达能成为左丞相,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
徐达还在前线带兵,所以,他就没有谢主隆恩了。
这两个,都是正一品的大官,下面,只有一个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中书平章政事!
这个官职,该是谁的呢?汤和?朱升?周德兴?李善长正在想着,就听到刘基接着读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政事。”
读到这里,刘基的语音中有一丝颤抖,自己其实在皇上的手下,功劳不是很大,怎么封了自己这么大的官?
但是,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诸多疑问,刘基也只能暂时放下,像刚刚李善长那样,谢主隆恩。
听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李善长,怎么会是刘基?
朱元璋高高地坐着,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尤其是,李善长的脸,明显地一哆嗦,赏心悦目啊。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得首先巩固好皇权,而巩固好自己的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领导手下的这些大臣们。
李善长,属于是自己的家乡人,像他这样,从自己老家过来的人很多,这一派的势力,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尾大不掉,所以,将刘基高高抬起来,正好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让手下的大臣之间是平衡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
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谢皇上恩典。
望着这些人,朱元璋说道:“今日,我大明国开国之日,各位爱卿,有何治理国家的良策?”
“启禀皇上,微臣有些建议。”一旁的李善长首先出列。
“丞相请讲。”朱元璋说道。
“刚刚的宣读之中,我们依旧有很多职位空缺,现在,我们大明朝百废待兴,下面的官员,更有太多的空缺,所以,现在要紧的,是把这些空缺补上。”李善长说道:“但是,我们在任用官员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请皇上定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科举。”
鞑子的时候,废除了科举,虽然有过几次的重新开考,但是,机会都很少。
现在,李善长就提到了,对于官员来说,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择,用人必须要有规矩。
“丞相所言极是,各位爱卿,还有何良策?”朱元璋问道。
群臣左右看看,没有再多说什么,现在,他们都默认了李善长就是他们的文官之首,有什么话,先和李善长商议了之后,再奏给皇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滑过,最后,又留在了刘基的身上。
“刘基,你有何想法?”朱元璋问道。
听到皇上相问,刘基站出列来,说道:“皇上,微臣觉得,我朝刚建,需要整顿纲纪,尽快制定我朝的历法,非常紧迫,尤其是,随着官员的上任,其中,未免会发生受贿徇私之事。如何惩处,我们需要有个法律的要求。”听到刘基这么说,朱元璋大喜:“对,刘爱卿所言,甚和朕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半个月内,起草出一份来,交给朕过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