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71.讨教,南明之我是弘光帝,caler,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由于生产青铜需要锡,而中国的锡矿据说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湖南、内蒙古、广东和江西这几个省,其中大明鞭长莫及的内蒙不用考虑了,而云南、广西、湖南又足够偏远且主要矿区又都在群山之中,即便开采出来也很难运输出来,所以只能从广东和江西两地着手购买,另外就是想办法通过李旦和颜思齐的路子从暹罗等地进口了。
但要从广东和江西购入锡矿石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毕竟,锡是五金之一,用途广泛,两地现有的产量,估计早就被人包圆了,福王府临时插一杠子进去,那些当地士绅包庇下矿石商人们可未必会给多少面子,届时只怕即便能买到,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通过李旦和颜思齐的路子从东南亚进口锡矿石,也比较麻烦,至少运输耗时会比较长,运输成本会比较高;不过这也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福海号跟李旦也就是初步接触,跟颜思齐这边甚至还没有直接接触,并不能完全肯定李、颜两股海商力量就能为福王府所用,如此,就暂时不能倚仗了。
再加上眼下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洛阳地区在冬季经常会出现零下十余度的低温,这对提炼出来的纯锡锡锭的保存是有威胁的----锡在温度下降到-13.2c以下后会逐渐变成煤灰般松散的粉末----这就必然要求,在冬季冶炼青铜的过程中,对于主原料之一的纯锡要现用现提炼,所有环节必须等着纯锡的出炉才能维持后续,显然比较麻烦。
因此,朱由崧最终考虑还是先生产遇热膨胀效果较好的黄铜。
生产黄铜,需要的铜和锌,在此时的中国,锌被叫做倭铅,当然,这不是说锌矿石产自日本,事实上,倭铅名字的“倭”的字面意思是“猛烈”,而日本的“倭”的字面意思是“矮斜,两者字同意不同,并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倭铅是怎么制取出来的呢?
日后《天工开物》对此做了说明:“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
故此,从潞安府购入倭铅可比从广东、江西乃至暹罗等东南亚地区购入锡矿石更方便快捷,更不要说黄铜除了能应用在军事领域外,还可以用来制造流通钱币----明代大规模使用黄铜制币是在嘉靖朝以后,但永乐钱有一个非常少见的三钱版也是用黄铜制造的,虽然三钱版的直径和重量比小平钱版的略大、略重,可一旦仿制成功,用在日本,那就又是二倍以上的利益了----以及国内更受欢迎的铜器······
计议已定,朱由崧便跟赵山交代道:“给金泰和马齐去信,让他们想办法找一批制作铜器和伪钱的高手来洛阳。”
赵山应了一声,下去执行了,这时已经跟刘琛交接了福庆号差事、重新回到世子府任事的俞义出现在了朱由崧的面前:“小主子,蔡百户他们来了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