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忌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恃强凌弱烧自身,孝与不孝生死绕,巴巴忌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熟知《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乃是促成三国鼎立局面不被打破的三大著名战役,如果这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仗,胜败者的位置颠覆一下的话,那么三国之历史,就会成为两国之历史,甚至让一统中国的晋朝提前到来。当然,这里提到的"晋朝"一词,只是象征意义,因为一旦那个局面形成,也就没有司马家族的事了。
现代金融市场中,有句"强者恒强"的名言。也许是军事与金融分属两个领域,因此“强者恒强"这句话,并不灵验于军事领域。别的不说,就说本文开篇提到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肇于袁绍,赤壁之战肇于曹操,夷陵之战肇于刘备,都是大兵压境、志在必得的态势,但结局却是惊人的一致:落败的是强者一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相隔多年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找,殊途同归了呢?史学界多以骄兵必败予以概括。但事实上,袁绍大军、曹操大军、刘备大军,在大战筹备与开战阶段,作为主帅的袁绍、曹操、刘备,不仅没有表露出明显的骄傲之态,而且还殚尽竭力地做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的功课!
近期心血来潮,欲仿易中天的《品三国》,写出一摞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文章,因此对《三国演义》一书的研究,已到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的程度,从中发现一个事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胜败走向的秘密。出于行文需要,我决定依照大战发生的时间顺序,予以解构。
话说袁绍统领十万精锐之师,向曹操盘踞的营地辗压过来。这还不够,袁绍还让谋士陈琳,写了一篇文采飞扬、内中带有"可治"头风病药效的"讨曹檄文"。袁绍的气势,让处于弱势的曹军,人心惶惶。要不是荀彧、郭嘉、程昱等谋士力排众议,向曹操面陈自己的优势,也许头痛病好了的曹操,可能会选择向袁绍投降。
但有抗敌决心,却不一定能够制胜。好在一个不可多得的转机,很快眷顾曹操一一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依法惩处他那触犯死律的儿子及其亲戚,连夜投奔到曹营,向曹操面授闪击袁军屯粮处乌巢之计。其时曹操的头风病刚除,脑袋变得格外清醒的他,二话没说,就派出一支精兵,前往乌巢。曹操可是一个疑心病极重之人,大战前夕,他竟然对来自袁绍营地的许攸不加考察、调查,就予相信,此举让许多历史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了袁绍的精锐,从此将袁绍置于一蹶不振的境地。不到两年时间,袁绍就死于抑郁。本来嘛,瘦死骆驼比马壮,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只要精诚团结,重振袁氏江山,应该不是难事,但这三个活宝,为了争权夺利,竟然"兄弟阎于墙",自相残杀。这就好了,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从此坐大!
有了实力的曹操,开始放眼江东。其时盘踞江东的孙权,自然明白仅靠自己,难以抵御"来自北方的一匹狼",于是朝野上下,降曹之声不绝于耳。好在此时他的谋士鲁肃出了个主意:联合被曹操撵得到处乱跑的刘备,共同抗曹。
全权负责联合抗曹事宜的诸葛亮,担心江东一方半途变卦,便将曹操修筑铜雀台,旨在为江东美女大乔、小乔筹备安乐窝给扯上了。这让东吴军事主帅周瑜,也就是小乔的丈夫,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成为力挺抗曹的主心骨。
虽然周瑜下了抗曹的决心,但他也担心诸葛亮埃为了除去诸葛亮这个潜在对手,他向诸葛亮下达了看上去难以完成的铸箭任务,但诸葛亮竟然用"草船借箭"的计谋,保全了自身。这以后,诸葛亮又以"借东风"之神力,让周瑜所施的苦肉计,得以继续并成为击败强敌曹操的关键。以至败走华容道的曹操,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镇守此处的关羽,乞求"放我一马",于是也就让关羽还清了当年曹操有恩于他的那笔旧帐。
关羽放了曹操,其实是一种渎职行为,但奇怪的是,世人却视关羽此举,为重情重义。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埃既然腰不疼,那就让脑袋疼一回。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东吴大将吕蒙率部穷追不舍。因人困马乏、无有救兵,一代名将关羽,最终演绎了"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剧。
关羽一死,刘备不干了。刘备与关羽,当然还得拽上张飞,三人是发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言的结义兄弟,刘备,包括张飞,自然不肯以自杀之举,跟随关羽而去,而是选择了报仇。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当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应该用"谁先生、谁先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死的一定要为先死的报仇。"
闻听刘备亲率70余万大军前来讨伐东吴的孙权,好不惊慌。但孙权的手下陆逊却不怕,陆逊禀报孙权:"只须一个'拖'字,就可对付刘备。"
陆逊是"坐地霸王",可以拖,但来自远地的刘备,则拖不起!原因在于:天气太热,蜀兵们受不了!为了纳凉,刘备只得让大军移防遍布树木的夷陵地带。得此情报,陆逊大喜,即施火攻,将刘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唉,我怎么能将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张冠李戴地用到夷陵之战上?
其实苏轼这句"灰飞烟灭"的名言,可以通用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因为这三大战役,都是败在同一个细节上,那就是"火"。大家不妨回头溯看一下:官渡之战,曹军通过火烧乌巢军粮,让袁绍大军失去优势;赤壁之战,蜀吴联军通过火烧战船,让曹操大军失去优势;夷陵之战,陆逊通过火烧连营,让刘备大军失去优势。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肇于恃强凌弱,终于引火烧身。读者诸君,看罢此文,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