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书生意气,大宋的天空,墨尚花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铁蹄下征尘漫漫,刀剑啸头颅滚滚。

钱财、牲畜、女人,能抢的都抢;官吏、士兵、百姓,能杀的杀,辽军疯狂地发泄着自己的暴脾气。

君子馆一战,宋军几乎军覆没,辽军士气大盛。统帅耶律休哥继续南下,接连攻破深州、邢州、德州,破城之后,屠杀官吏、杀人越货。

宋军各自为战,没有好的撤退计划,也没有好的破敌策略,短时间内组织不起来有效的防御,一败涂地。

大宋的兵将秒变大“怂”了,大宋的百姓不答应,他们自发地拿起刀叉棍棒,保家护寨,在辽军的铁蹄下,显得那么地苍凉无助。

得知东线两路大军捷报频传,驻扎在奉圣州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也有点心动了。作为西线的主帅,不能交个白卷就这样下课了吧,否则,那就真成了对不起太后对不起辽对不起手下三万头獒。宋军山西方面,统军主帅还是潘美,无论东线打得如何火爆,山西方面没有任何发兵的迹象。啥也别说了,干就完了!耶律蒲奴宁等不及了,他决定主动出击。

任何不计后果,不负责任的战争,都是神经病。

◆土墱寨大捷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这个世界上,少了哪个人,地球还是照样要转。

自从杨业在陈家谷战败被俘而死,潘美被太宗连降三级,一直撸到检校太保。降职不降责,继续统领河东驻军。

给事中张齐贤请缨戍边、代替已故的杨业驻守代州,与并州(今太原)潘美同领河东军马。

总管山后方面军事的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作为牵制力量,主动发起山西方面的攻势,率军自胡谷出发,一路马不停蹄,直奔代州杀来。

张齐贤得知辽军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带军来袭,立即遣使约潘美出兵,以图与辽军决一死战,潘美允诺。使者从并州回代州途中,被辽军游骑擒获。张齐贤得知此事,就开始担心潘美出兵日期若被敌军知道,会导致潘美的人马被辽军袭击。

不久,潘美又派有使臣来报,说潘美离开并州到达柏井时,收到朝廷密诏,东路军败于君子馆,命令并州军队部不许出战,潘美又折回并州了。太宗不让潘美去救援代州,这是要置代州于死地,而不管不问。

我们的大汉张齐贤听后,反而转忧为喜,对众人道:“辽军只知道潘美带兵前来,而不知潘美已经撤兵的事,这真是太妙了。”为了不把这个情报泄露给辽人,张齐贤命人把送信的使者锁在了密室里,决定将计就计,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子夜时分,代州西门悄悄出动二百宋兵,每人手拿一杆旗子,肩背一捆干草。这支人马疾如风,徐如林,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难知如阴,迅速穿插到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开外,举旗列阵,点燃柴草,大造声势。

辽兵望见火光冲天,旗帜林立,以为并州的援兵赶到了。耶律蒲奴宁十分惊骇,慌忙下令,向北撤退。

撤退的辽军行至土墱寨(今山西原平崞阳镇土屯寨),只听得一声炮响,早已埋伏在这里的两千宋军,乘势杀出,一支支沾满膏油的火箭,呼啸着射向敌阵。呐喊声响彻山谷,张齐贤指挥大军,冲下山岭,辽军大乱,纷纷落荒而逃。

张齐贤带兵,追出数十里,俘获北大王蒲奴宁的儿子和帐前舍利,斩首两千多级,获得战马两千匹、车帐、牛羊、武器盔甲不计其数。

张齐贤先用疑兵吓退辽军,又在土磴砦设下伏兵,出奇制胜,大败辽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墱寨之战”。

◆代州大捷

很快耶律蒲奴宁又卷土重来,率军杀到代州城下。

宋军神卫都指挥使马正率所部列阵南门外,辽军兵马强盛,激战半天,终因寡不敌众,眼看就要命丧敌手。城内的代州副都署卢汉赟。

怯懦畏惧,不肯出城支援马正。眼看杨业的悲剧又要在马正身上上演,破敌的重担又一次落到代州知州张齐贤的身上。_o_p>  无论什么样的灾,什么样的难,人生要尽力度过每一道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

山东大汉的血性,让张齐贤毅然地站了出来,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他在城中选了两千厢军,慷慨誓师,要以一当百,与城外辽军殊死一搏,誓死保住代州城。

城上的守军打开城门,张齐贤一马当先,挥舞长剑,率先冲出。大军从马正的右方,迅速出击。宋军势如下山猛虎,锐不可当。耶律蒲奴宁又怕中了左右夹击,不敢恋战,辽军边打边撤,宋军终于一鼓作气,救出马正,解了代州之围。

在敌众我寡的危急关头,张齐贤动员厢军,又亲自策划并设计疑军、伏兵,多次击退辽军,稳定了河东局势,避免了宋军的线崩溃。

“齐贤之用兵,临敌制胜,变化若神。虽武夫健将,有所不逮。”上奏捷报之时,张齐贤个人没有贪功,而是把功劳归于卢汉赟。卢汉赟竟然恬不知耻,具名奏捷,得到太宗的褒奖。太宗后来得知卢汉赟畏惧,并未出战,大怒,将他和钤辖刘宇,皆罢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代州大捷,大宋军民闻西北捷报,人人振奋。

烈烈英姿,彪炳雁门,鼓舞后人,前赴后继。大宋神宗朝宰相,三朝老臣张方平不无感慨地说道:“宋与契丹大小八十一战,惟张齐贤太原之战才一胜耳!”

◆文武换秩

君子馆之战,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本来与刘廷让约好了,率一万精兵作为后援。由于天气严寒,士兵被冻僵无法使用弓弩,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阻击。李继隆考虑到天气等因素对宋军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结果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损失数万人,几乎军覆没。

得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不战自退,太宗大为恼火,急令李继隆赴京,令中书省对其进行调查。“上怒,追继隆赴阙,既而得释。”

或许太宗认为李继隆为了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不派援军救援的决策是正确的。在询问李继隆后,不久便将他释放,并未追责。一年后,李继隆加领本州观察使。

李继隆在后来的唐河之战时,曾自言:“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说明当年君子馆一战,他不是害怕出战,而是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君子馆之战过后,大宋的冲天的豪气和志在必得的胆识,被辽军一扫而空。还好,西北有一个张齐贤,在河北战场,宋军连一个能够挑起大梁军事统帅都没有,太宗再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勇气,大宋君臣将领都意识到北伐的不可能性。

君子馆之战成为一道分水岭,从此之后,宋对辽的战争,由主动进攻变成完防御。

宋太宗的崇文抑武,让中华民族绵延了千年的尚武精神越来越萧条,让秀才去背弓拉箭,渐渐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武将避死,文官雄起。代州两次大捷,张齐贤为天下读书人长了脸,书生腹中不仅有锦绣文章,也装有百万雄兵。太宗觉得文官也可以独当一面,戡定寇乱。

当邢州、深州、祁州、德州等地相继陷落,辽军纵兵大掠,贝州(今河北清河)知州柳开坐不住了,他上书太宗,要求效死北边,“今契丹未灭,愿陛下赐臣步骑数千,任以河北用兵之地,必能出生入死,为陛下复幽、蓟,虽身没战场,臣之愿也。”

自唐以来,从节度使到州刺史用的都是武官,武将不够,文官来凑,太宗觉得这没啥不可。

雍熙四年(987)正月,太宗正是下诏:“文臣中有武略知兵者许换秩。”让懂得军事,自认为能领兵打仗的文臣可以由文官改换为武将,武将也可以改换。

成文职。

诏令一出,一些有血性的文官,还有一些仕途不顺的官吏,甚至一些平庸之辈,纷纷上书,要求领兵戍边,保家卫国。一些长久戍边甚至被打怕了的武将,也有理由弃武从文。

兵精将广、猛将如云是一个政权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必备的条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知不觉间,大宋竟然到了兵多将寡,一帅难求的地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少犯错误,更易成功。让文官受命出将,无异于让母鸡打鸣,对国家的军事防御和重振军威,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直接导致大宋兵威不振。文官崛起,备受瞩目,习武之风,渐不如前,大宋的军事力量日益衰弱。

雍熙四年(987,以侍御史郑宣、司门员外郎刘墀、户部员外郎赵载并为如京使(唐置如京使,以武臣为之,正七品,徽宗时更名为武略大夫),左拾遗刘庆为西京作坊使,殿中侍御史柳开为崇仪使、知宁边军。

不过,读书人当中,也不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柿子,也有文武双的大英雄,比如崇仪使柳开。

上任伊始,柳开即作《塞上》诗,以壮行色。诗云:“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在他的眼里,好男儿就应该横扫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哥就是这么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火影开始的近战法王

专诸刺僚

软饭硬吃,就因为我是王爷

醉梦蓝尘

秦时:开局系统让我成为惊鲵乐师

莫名其妙的秒

我的九个师姐闭月羞花

我是真的废物

先天大圣传

爱吃鸡蛋羹1

关于我在异世界传教这件事

水镜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