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之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过于外求没有快乐,生命的觉醒,净心之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那些承担责任越大的人,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为他的心量越来越大,父母夫妻子女,乃至家国天下,就是锻炼你一颗承受的心,如果心扩大了,那么他们也会因此而得到福德。
如果你的心没有扩大,依然是活在小我自私之中,他们也会因此而造无量无边的业,任何的业力都随心力而转,愿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为了修行者的平安、幸福、快乐而活好当下。
怎样才能更好的看清事物呢?要想成为一个护法,首先要淡化名利欲妄,升起福德智慧心,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要以福德智慧为主,以名利欲望为次,智慧的心越重,修行也就越精进。
欲望的心越重,也就越接近俗人,不是说名利欲望不能追求,而是说欲望要建立在福德的基础上,靠智慧来统领一切,而不是欲望为主,在民间济公活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普通人与修行人的差别,如果一个普通人也想要修行,就必须有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慈悲心去看待一切。
如果你不放下普通人的见解,就不可能真正的进入修行之路,就是说,无论这个人在事相上或思想上,有多么的不好,但在修行者的心中,必须以修行来判断一个人,要以修行的福智为中心,如果在身相,思想上判断一个人,那就离修行越来越远了。
人最应感恩的是什么呢?国家的繁荣昌盛,不能忘记那些赴汤蹈火,忘我奉献的人,同样的道理师父们诵经祈福,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有很多人抱怨,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他为国家和人民幸福做出什么贡献?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不想付出,还想有回报,那就是小人的行为了,人们只能看到师父那些风光的场面,但从来不晓得师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困苦,在世间法中,理论和实践是分开的,但在佛法中,理论和实行是一体的,有付出才有得到,这是世间法的理。
在佛法中真正的修行便是理事无碍,佛讲一切唯心造,一切的成就和努力,心为总动力,如果没有心这个种子,那么一切只能是梦幻泡影,所以师父依四念处而住,先找到这颗心,有了种子然后再以无我利他的大悲心为土地,这样才能开出,净心的莲花。
人生在世分几个阶段呢?少年时学习吸取知识,中年时付出努力工作,学习和工作是人人必须的,但老年时对心灵的总结却是很难做到的。学习不仅是学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只是一个层次,在人事物中去运用。
小学应重在背诵,到了大学时要在一边实践一边讲解,这时学习和在境界中学习的阶段,待学有所成后,就自然理与事得心应手了,普通人的成就是完成技能的陪训。
而大学就是能完全的运用自己的知识转变外物,比如说以买卖为生的人,他会用他所学的知识约束自己,不做违背道理和规矩的事,因为他在意的是知识,而不是买卖,而多数人是利用知识为技能服务,这是知识不能转变事物,道理不能转变人心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