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洗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朝会,嫡女重生之不争不羡,砚池洗笔,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皇后知书识礼,太祖皇帝则起于微末,相传,姜皇后曾伴太祖皇帝同阅兵书……”
无怪乎满朝文武闻言色变。
说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已然是经过雅饰的委婉说法。
太祖皇帝出身于寒微农户,前朝末年天灾频发,太祖皇帝幼时他的家乡遇灾年、闹饥荒,他随着父母乡邻逃荒,待到得晋郡祁县时,父母俱已亡故,仅余孑身一人。
彼时,恰祁县望族姜氏的族长夫人四十高龄老来得女,母女平安。
或许是因着这桩喜庆之事,晕倒在姜家门前的太祖皇帝被姜家收留了。
那一年,太祖皇帝三岁。
也即,说得直白些,不仅仅是“出身寒微”,太祖皇帝甚至不记得他的生身父母姓甚名谁,就连他的老家所在何处,也只能藉姜府老仆的零星回忆拼凑而寻。
所谓的大周龙兴之地,其实大概做不得准。
那些年,逃荒的人太多了,姜府老仆们的回忆难免有许多牛头不对马嘴之处。
因此,不仅仅是“出身寒微”……
太祖皇帝,不知父母,不知故土。
他自懂事起便是姜家的小家仆,和寻常家仆们比起来,虽生得俊朗些,头脑灵活些,可纵然如此,若非后来时局大乱,他最大的造化,想来也不过是领个体面的管事或庄头差事,顶天了也就是积攒些本钱,跟着大晋商们出门行商……
无论如何,都不会和姜家如珍似宝的十一小姐生出纠葛。
姜氏一族行十一的小姐,太祖皇帝三岁时被姜家收留那年,族长夫人生的小姐。
和比姜家更显贵的、长安殷家的大公子定了亲的,十一小姐。
倘若那年不是十一小姐恰好出生,姜族长大概就不会出于给幼女积福的想法收留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大概就饿死在姜家门口了。
和他饿死在逃荒途中的父母亲人一样。
后来,天下逐渐地乱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姜家亦难免遭难。
姜家离散那一年,太祖皇帝十五岁。
十五岁的少年离开姜家时,身边带着姜家的十一小姐,如今早已无人知晓,那是姜族长或族长夫人的托付,还是少年的报恩之举。
亦或是,如同某些大胆的话本子里揣测的那般,是太祖皇帝毕生唯一的少年情意……
话本子罢了,当不得真。
太祖皇帝称帝时春秋正盛,后来,他纳了无数妃嫔,和那些妃嫔生了很多儿女……
而姜皇后,自早年头胎小产身子受损后,终生再无子嗣。
倘若昔年果有少年情意,那太祖皇帝后来的所作所为便难免显得薄幸……
据传,太祖皇帝尽管面上颇为敬重姜皇后,却甚少留宿中宫;
据传,大周第二位皇帝成帝之母、出身英国公府的章敬太后生性泼辣,为妃时屡次三番挑衅姜皇后,太祖皇帝却少有申斥……
据传,姜皇后殁的那晚,太祖皇帝寝殿里有三女共伺……
所以,尽管天家素来有意宣扬太祖帝后“共患难、同荣华”的深情……
可……
太祖帝后,“共患难”是真,“同荣华”也是真,至于深情么……
见仁见智。
其实,即便不是出于“深情”,而是出于“恩情”,太祖皇帝也不该对姜皇后若斯……
这“恩情”,既有姜家的救命之恩,也有姜皇后的襄助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