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楼看风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社,咸鱼夫妻在逃荒,三十六楼看风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秋收前,涂司农带着十几穗高粱进了宫。
“陛下,不毛之地的高粱已经成熟了,粒大且饱满,臣估摸能亩产三石左右,高粱杆选了些甜杆出来,还能做糖呢!”
涂司农觉得这个产量很可以了,那可是不毛之地的废物利用啊。
“很好,很好,高粱也是粮嘛!”夏洪棣不断的点头,这个涂司农是干实事的,不管是双季稻还是高粱地,皇命的执行都很到位。
“就京城附近五府,臣统计出来的不毛之地,如果深挖堆砌旱地的话,大约能有23000多亩,臣请旨将这些都改造成高粱地!”
“朕,准了!”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今年,他的百姓们终于把蝗虫给消灭了,大夏的鸡鸭当记一大功!发明人工孵化技术的张孺人,真是好样的!
崖州府和岭南早已经收割了第一季稻谷,二季稻如今都插秧了,没了蝗虫的祸害今年比往年的产量只多不少。
大梨村,也是丰收年。
忠勤伯府一年一度的秋收假,正在进行。
小山和小川成了秋收领头羊,带着六个穿着一模一样短打的娃娃,拎着小篮子,捡麦穗!
“小山哥哥,好热啊!”丁豆豆最先扛不住,小脸晒得通红,戴的小草帽也不管用,他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平日里都比较让着他。
小山只得拿着荷叶,边捡边给他扇风,还得给他鼓劲儿。
“啊,我的指头流血了!呜呜,大伯娘,我痛!”麦穗的麦芒给三头的小指头扎了一个小血点,把这娃痛得哇哇大叫。
翠花连忙跑过来查看,还给他用凉水冲了冲指头,“那小三先休息一会吧,等不痛了再捡。”
三头眼里含着眼泪,半落不落的,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他都流血了,为啥子还要干活,还不能回家呀?!
“三哥,三哥,咱们比比晌午的时候,谁捡的最多!”
小六也很累,但是,这可都是他们家的粮食啊,捡一篮子是一篮子,可不能留这地里,让别人给捡去了!
干活小能手小五和小石头干得最欢,这比在府上读书写字有趣多了,他们乐意在村里干活儿。
庄子里大梨都熟透了,山上还有板栗树,娘(姑姑)做的糖炒板栗又香又好吃。红果村的红果虽然酸不拉几的,但是娘(姑姑)做出来的冰糖葫芦可好吃了。
磨坊最近磨了不少新麦面,新磨的麦面,有一股子清香,做麦饼,小五一个人都能吃上十张。
燥热的天气,翠花食欲不佳,想了想,为小孩子们做了一餐豪华手擀冷面。
把新面粉和成面团,在盆里反复用力揉,直到将面团揉得光而筋道,再将其擀成薄薄的大饼形状,层层折叠数次后,切成细面条。
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加熟豆油和麻油各一匙拌匀,放凉。
黄瓜丝、过水豆芽、胡萝卜丝做配菜。
鸡胸肉煮熟后撕成丝、酱肉丝、炒鸡蛋、新鲜虾仁、卤蛋等做荤菜。
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