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春秋大领主,荣誉与忠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嘛呢!
这种场合,搞出这么个场面。
不过,好像也有点理由?
智盈的姐姐会嫁给吕阳,算起来吕武也就是智盈的长辈,喊声“叔父”是很合情合理的。
关键问题在于中行偃在场,智盈的很多荀氏长辈也都在,要行礼也该是智盈先向那些荀氏长辈行礼才对的。
智盈又被智罃带着分别向士匄、魏琦和赵武行礼。
轮到赵武时,智盈一样以长辈称呼之。
老智家跟老赵家是正式的联姻,不像跟阴氏只是订婚,智盈对赵武执晚辈礼显得更加理所当然。
一系列的礼行下来,可算不把吕武完全架起来了。
那么就能视为智罃是用这样的态度,拜托几个卿位家族以后有机会多照顾一下智盈。
有一说一,照顾什么的不会完全没有,一旦出现竞争则不会有半点的客气,到时候真的谁都别怪谁。
智朔是英年早逝,导致葬礼方面没有举办“全礼”,只是走了一部分的流程。
这种习俗到现代都依然在流行,只有寿命正常的耗尽才会走全套礼节,岁数越大葬礼则会越热闹,不到岁数却逝世则一些礼节不应当举行。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发生在智罃身上,使得本来就有暮气的老人变得更加暮气沉沉。
葬礼结束之后,智罃又是带着智盈对来宾进行答谢。
小家伙不像刚开始那么像模像样,变得会哭也会闹。这样对于一个只有两岁的幼童来说才是正常,全程保持有礼有节绝对要被视为妖孽。
一些该离开的人在葬礼结束后要识趣地离开,有些人想走却是走不了。
倒不是什么受到劫持,纯粹是得到明示再走就是不给老智家面子。
“缴获何时赠予君上?”魏琦问道。
吕武是归师到半途得知智朔逝世的消息,大部队被丢在后方,自己则是带上必要的护卫力量加紧回国。
他这么干其实也是在展现态度,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视与智朔的交情不一般。
而事实上,他跟智朔的交情也的确不错,历来没什么矛盾,还有过不少次良好的配合。
阴氏和魏氏的这一次联合西征进行了将近五个月,其中有三个月是花在行军路途上面,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秦国境内横冲直撞,一边探索游牧状态的秦人部落以及寻找义渠人。
总的来说,他们这一次西征非常顺利,只是因为秦人被迫干了“坚清壁野”导致收获不算多。
坚清壁野需要打个引号的原因在于,秦人并不是主动破坏一些生活设施,乃至于是在所有水源投毒,他们纯粹是无力修复之前被破坏的各种东西,人本来就是集中向有城墙的“邑”或“城”。
而一些“邦”早在吕武的两次入侵下被劫掠,人口大量被掳搞得连农田的耕作量都十分稀少。
所以,不要看吕武这一次的西征缴获不多,对秦国的打击则超乎想象的大!
魏琦已经知道西征的大体经过,以一个春秋人该有的思维,认为对秦国的打击已经能够暂停。
“归‘新田’再予罢。”吕武先回答,再提问道:“明岁西征,魏氏同行否?”
魏琦立刻一脸的惊讶,说道:“已难有收获,不待秦人复苏?”
说来说去,春秋进行战争很少会奔着占领土地而去,他们想要的是立刻能拿到手的收益,比如各种资源以及人口,还有战败国的赔偿。
这个并不是春秋人看不到占领土地的重要性,比较关键的是目前需要建立据点才能守住某块区域,不是画条线再吼一嗓子就算自己家的,导致占领土地的投入成本会很大。
受于人口的制约和生产力的限制,任何国家都办不到占领一块区域就大肆建城,出动军队攻打敌国再实施占领的成本,也比去占下一块无主之地进行开发的麻烦更多。
毕竟,土地是从敌人那里抢夺,要防止敌人来重新抢回去,哪怕是时不时来报复也是一件没人愿意承受的事情。
所以,以其费劲又费力地一再跟谁较劲,明显寻找合适的无主之地更香一些。
而吕武的思维跟春秋中叶的人不一样!
他看到的是秦国明显撑不住了,一下子打死办不到,撵着秦人向西迁徙则很有可能,怎么可能放弃继续打击,必然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魏琦听到吕武明年还是要出兵西征,想了想说道:“如此,魏氏出一“师”罢?”
如果不是碍于情面和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魏琦觉得明年的西征也许会亏本,一个“卒”都舍不得再派去西征。
吕武说道:“我留一“师(骑兵)”予秦地寻放牧人。今次亦得知秦庭有意征讨乌氏,绝不可任之使之。”
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乌氏一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所攻灭和吞并。
这个“战国末期”应该是在秦昭襄王那一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