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麻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盐价,长夜笛,渭城麻衣,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依靠了荣盛坊车坊巨大能量,很快就形成了由甘州贩运矿盐到陈仓,再有陈仓延秦岭北道到鄠县,在由荣盛坊的车队偷偷转送到响石崖的流水线。
听元无极说“流水线”这个词,崔牧云又是纳闷了许久,不过元无极一解释,很快反应过来,很认同这个词表达的意思,举一反三,与谢炯将荣盛坊的一些流程,也做了更改,使得荣盛坊的运转,比以前流畅了许多。
元无极也将修改过的流水线制盐方法叫人带去给青云子,原来忙的晕头转向的青云子只增加了五个人手,生产量由每月的三千斤很快就提升到了五千斤。
这就保证了关中地方的食盐从年前涨价到每斤二十两以后,不升反降至每斤十八两。
科技是最大的生产力啊。
倒逼着关中除了荣盛坊各家商铺销售的食盐只得下架。
售价才十八两!
自家费劲周折,从私盐贩子那里购置的海盐,光进价就要超过二十两了。
怀疑人家的质量?买几两比比看,就是给宫里贡献的细盐,也不过如此吧?
人家质量和价格都在那放着,自家还买个屁啊?
就是倒找将价格降到十八两,也不一定比人家卖的好。
看看每天荣盛坊的几个售盐的商铺前挤得满满的人群就知道了。
怀疑人家的盐从那里进的,想想荣盛坊的能量,连龙肝凤胆怕都能弄来,算了,还是找找晋王,要求恢复官盐制,将食盐贩运收归到朝廷,由朝廷发放盐引,平衡市价。
这明显是针对荣盛坊的做法,朝议的时候梁普刚刚提出来,嘉兴伯竟附议,还拍手称赞。
弄得梁普心里一阵迷糊,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又着崔牧云的什么道了。
下朝找来户部仓储司主管盐政的官员,才知道现在官盐早就沦为一纸空谈了。
原因,很简单:没盐!
太宗皇帝为了打通海盐的通道,不惜发动了一场战争,现在齐地狼烟四起,官方运送海盐的通道早就被封闭。
至于荣盛坊的进货渠道,反正没有走官道,至于怎么来的,您还是去问国舅爷吧。
梁普无奈,只得去给晋王汇报。
被晋王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原来崔牧云上表,请朝廷将牧马和制铁也收归国有。
这可是晋王府最大的两项生意,开玩笑,区区一个盐政,在这两项生意面前,算个什么,更何况,军马和铁器,可是关乎军政。
你少吃口盐,能饿死咋的?
挨了骂的梁普悻悻然回来,再也不提官盐制的事情。
倒是崔牧云亲自登门,将荣盛坊每月进的盐的数目汇报给户部,请求户部以官价每斤十六两收购荣盛坊运来的食盐,再由户部统一定价分发给各商户销售。
这样很快消除了各商户的怨气,反倒纷纷称赞荣盛坊为平抑关中盐价的种种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