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我是大明秀才,大明之后,青史尽成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不起,华夏大地的老百姓,能填饱肚子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往前追溯,饥饿一直是如影随形,不曾片刻离去。
尤其是战乱的年月,更是如此。
李自成喊出均田免赋,尽管粗糙到了令人发指,但是依旧有那么多百姓不顾生死,追随着他,并不是闯王多好,实在是百姓没什么活路可言,只能拼命一搏罢了。
毫无疑问,朱颐垣的账可比李闯王要精细多了。
“我们要做的第一条,就是耕者有其田,原本被张家大户占据的土地,要交给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最大的铁律。第二条,就是每人每户,能拿到多少土地,我粗略估算一下,张家佃农租种的普遍在十亩上下,这也是我们这里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因此我的设想,单个人五亩,一个五口之家,最多二十亩田。还有多出来的田亩,归都指挥使司掌控,百姓可以租种,但必须是一年一租,而且要缴纳较高的税赋,如果人口增加,这部分土地需要均分,未来就可能会无法租种。”
“说了田亩数量,再说田赋,统一为一成五,租种的田地最高三成,除此之外,不再征收任何苛捐杂税。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调整之后,要让大家伙拥有更多的粮食,能吃得更饱,过得更好。”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大家普遍支持新的做法,我就可以当众烧毁原来的田契,焚毁借据,一切重新开始。”
说着,朱颐垣一招手,有义军士兵抬过来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的就是田契和借据。
在场的村民不由得一阵交头接耳。
其实乱世并不是单纯的人多田少的问题,崇祯年开始,战乱不断,山东的人口少了很多……但是百姓的民生却丝毫没有好起来。
佃农可以租种的土地多了,但架不住地主田租提得快啊!
你以为自己努力劳作,没日没夜干活,就能过得更好?
这不是做梦吗!
一个骡马,不累死就给我干。
累死了,我再换。
总而言之,没有骡马累死累活,哪来罗马老爷锦衣玉食,繁花似锦……
所以说均田这事,更多的是调整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调整税赋比例,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实惠。
再用,佃户不光要给自家干活,你租种了人家的土地,地主豪绅就能让你给人家干活,充当长工短工,压榨劳力……你不给人家干活?好啊,那地也别种了,我宁可撂荒,也不给你这个泥腿子。
所以说围绕着土地,可不单纯是地租压榨那么简单。
人家大老爷们有的是办法,让每一个佃户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想靠着租种田地,勤劳致富?
笑死,不要侮辱老爷们的智商。
朱颐垣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又有青石集的示范,很快大庄村八成以上的佃农,纷纷表示支持。
“朱公子,快点烧了吧。”
“俺们都听朱公子的。”
“朱公子,让俺们吃饱饭,真是活菩萨。”
……
这边佃农齐声称赞,可另一边,那些相对富裕,仰仗着张家庇护的自耕农,却是面色凝重。
因为按照朱颐垣的算法,他们最少也要吐出几十亩的土地,而且他们家大业大,人口也多,二十亩的上限太低了。
再有,这些人普遍和张家沾亲带故,过去可以不交税,少交税,现在却要和穷棒子一样交税,怎么算都是吃亏的。
“朱公子,我们自家的田产,祖传下来的,还望朱公子高抬贵手。”一个中年人朗声道:“在下不才,在崇祯十年,考上了秀才,朱公子,我可是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
居然是一位秀才相公。
朱颐垣含笑道:“失敬失敬了……既然你还心念大明朝,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你找个歪脖子树,追随崇祯陛下;第二,我给你一笔盘缠,你去福州,追随隆武陛下。你看看,想选哪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