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顶猫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以水攻沙,建文四十年,顶顶猫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廷心里暗暗给朱允熥鼓劲,老弟千万表现好一点,等等哥哥来给你当狗,做个一问三不知的傻子,更能衬托出你的贤明来!
朱允熥长得猥琐,行为举止却十分正经,慢步走到朱元璋身前,跪拜了一番,起身手一挥,朗声道:
“取舆图来。”
小太监哼哧哼哧抬来一副大大的地图,上面画有纵横交错的山川水道,没有后世地图那么精细,大体还是能判断得出东南西北的。
朱允熥伸展手脚,开始指点江山:
“黄河水患,不过两个字,一个名疏,一个名堵。
依孙儿看,疏堵二字要都用上,首先疏通在贾鲁河处旧道,黑洋山处继续加筑堤坝,让原两岸百姓有水可用,以免坏了今明两年收成,若是灾荒不止,则调周边省份的粮来,借与百姓,来年再还。
同时多挖些湖来当水库,涝时蓄水,旱时放水,则两地百姓全年皆有水可用。若是集结民力,打通徐州、海州之水道,既能引水入海,又能衔接京杭运河,这,这”
正说到关键点,朱允熥口齿结巴起来,眼神也变得迷离,身子摇摇晃晃马上就要倒的样子。
周围人想上前搀扶,朱允熥狠狠摇了摇脑袋,眼神重回清明。
沈溍当即接过话:
“允熥殿下的‘北岸筑堤,南岸分流’之法甚妙,倒是点醒了微臣,若是用此法,只需再将汴河水道打通,实可保黄河百年无忧啊!”
底下大臣听后纷纷点头赞同,有几人看朱允熥的眼神也变化许多。
朱元璋脸上肉眼可见的喜悦,轻松的姿势依旧潇洒,不禁赞叹:
“没想到咱老朱家竟还出了个治水大师,好,好!当赏!”
朱允熥昂首挺胸:“能为皇爷爷解忧,是孙儿福分,岂敢贪赏贪功。”
朱廷在一边点头赞叹,朱允熥的方案确实不错,可行性也高。
但可惜,不是最优解。
只要一句话就能把这个方案给毙了。
没钱啊!
现在大明的钱多用于军费开支,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个子,依靠滥印宝钞和超支征民役才勉强过活。
这又是挖水库又是通水道,只要朱元璋听过秦始皇嬴政和隋炀帝杨广的故事,都不会选择这么做,过度劳民伤财的结果就是百姓揭竿起义造反。
要问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
当初那门课朱廷听得格外认真,老师着重讲了明朝一位名叫潘季驯的治水高人。
治水之法,合流最省钱省力,唯一问题就是泥沙淤积,若是能解决泥沙问题,合流当之无愧是最优解。
潘季驯完美解决了淤沙问题。
他用的方式新奇,乃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大致意思就是把水聚在一起,借积势良久的水力冲散黄河上的淤泥沙土,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
这种手段颇有奇效,一直延续数百年,清朝也用的是这个法子,直到后世依旧作为参考方案之一,可谓农业文明下最优解了。
另外治河不能只治标,还要在上游处多种树来保持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最后就是黄河需要改道,主干道走东汉故道,也就是往济南方向走,从渤海出,一来是这条道留有故汉遗迹,不需花费多少人力,二来是为将来迁都北京做准备。
蓝玉眼珠子一转,不怀好意喊道:
“允炆殿下有没有好法子,一并说来听听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