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1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鉴宝无双,青木赤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然如此,出现在这里的白地绿彩双龙祥云纹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想必,没有问价的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可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吴夺,知“其二”。
“其一”,是御用官窑瓷器,若出现了瑕疵品,那就得销毁,不得流出。
“其二”,却是在清代,起码从雍正朝开始,御用官窑瓷器的瑕疵品,并不是全部销毁的。
有销毁的,有赏赐出去的,有放在内府备用的;还有,变卖出去的······
这事儿得大致捋一捋。
先看看乾隆初年督陶官唐英上的一道折子:
“······伏念厂造瓷器上供御用,理宜敬谨办理,虽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选落之件,计次色脚货及破损等数,几与全美之件数相等。此项瓷器必须落选,不敢上供御用······”
在唐英的这个折子里,能看到官窑所产御用瓷器的瑕疵品和破碎品的数量,“几与全美之件数相等”,也就是说,淘汰率大概有一半。
这些“必须落选”的瑕疵品,“不敢上供御用”,但也不能流入民间。
那怎么办呢?
“······将此次色脚货,按年酌估价值,造成黄册,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交贮内府。有可以变价者,即在京变价;有可供赏赐即留备赏用······于雍正七年为始迄今,总属如此办理······”
也就是说,至少从雍正七年开始,这样的瑕疵品(次色脚货),并不是一概销毁的;御窑厂会在“酌估价值”之后选出一部分,“造成黄册”,每年运送京城,上交到清宫内府。
而清宫内府收了之后,有一些是一直放着的;但还有一些,会在京城变价卖出,或者定为赏赐品。
这是乾隆初年的折子。唐英上奏此折,主要是请示登基不久的乾隆皇帝,御窑厂的瑕疵品,是不是要按照以前雍正朝的老规矩办?
乾隆怎么批的呢?
“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处变价。钦此。”
好家伙,乾隆比雍正的开放度更大
,直接允许御窑厂将瑕疵品就在景德镇卖了。
但是,还是有两种御用官窑瓷器不能流入民间。
一,黄器。
二,五爪龙器。
这两种,确实很特殊。黄,通皇;五爪龙,则代表天子。
所以,面对这件白地绿彩双龙祥云纹罐,不问价或者不想买的人当中,说不定也是知道有些御用官窑的瑕疵品,是曾经流入民间的。
只是,这罐子乃“五爪龙器”,太特殊;瑕疵品就不可能外流了。
但是,在乾隆八年,唐英又上了一道折子。
他在折子里说,其他的御用官窑可以卖,可黄釉瓷器和带有五爪龙的瓷器,是“无可假借之器”,这样的官窑产品,民间是不能僭越的。对这两种瓷器的瑕疵品,他认为要么销毁,要么“附运进京”交给内府处理。不能流入民间。
乾隆皇帝却大笔一挥:
“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
“黄器”乃皇家专用,确实不能流入民间。但是这“五爪龙”,“外边常有”,你们该卖卖。
乾隆还挺了解行市。
在如今的古玩市场上,时不时还能听到这样的言论,说清代民窑不可能有五爪龙的瓷器,民窑怎么敢烧制这种纹饰?五爪龙啊,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啊!清代文字狱都那么厉害,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哦!
实际上呢,乾隆皇帝的朱批,啪啪打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